在线
咨询
在当今社会,“捐门槛”一词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与关注。那么,捐门槛是什么意思呢?“捐门槛”最初源自鲁迅小说《祝福》,指的是旧社会里迷信的人认为捐钱给寺庙,让自己的名字刻在门槛上,就能抵罪消灾。而在现代语境中,它也有了新的内涵,可能会用于形容某种付出代价以获得某种资格或摆脱某种困境的行为。无论是其传统含义还是新的引申义,“捐门槛”都反映出不同时代人们的观念与心理,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与意义。
1、封建迷信中门槛代表自己或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捐门槛就是到庙里作一些仪式类的活动,把象征着罪孽的门槛烧掉或者埋掉或者直接给庙里,这样捐门槛的人心理上就感觉自己所犯下的罪过减轻了。
2、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槛是为了让它代替自己,让千人踩,万人蹋,来赎清自己的罪过。
3、《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4、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