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时空伴随者”这个词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引发了广泛关注。很多人都好奇时空伴随者是怎么查出来的。简单来说,这主要依托于强大的大数据技术。通信运营商会运用手机信令数据,对手机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精准定位和分析。当一个人与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产生交集时,比如在14天内,与他们的手机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通常是800米×800米)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系统就会将其判定为时空伴随者,并通过大数据筛选查出来。了解这一查询机制,能让我们更清楚疫情防控背后的科技力量和工作逻辑。
时空伴随者是通过手机号监控出来的大数据,只要和密接人员在同一个空间停留了十分钟以上就会有这个身份的标志,所以很多人都纳闷都没出门怎么就是时空伴随人员了,具体可以看看趣丁网带来的介绍吧!
时空伴随者是一个防疫概念词汇,当个人的电话号码与确诊号码在同一时空网格(范围是800M*800M)共同停留超过10分钟,且最近14天任一方号码累计停留时长超过30小时以上,查出的号码为时空伴随号码,此时,个人的绿色健康码就会变成带有警告性质的黄色码,并被系统标记为“时空伴随”者。
“时空伴随者”实际是指在户外开放空间,同一基站、一定距离范围内,有过规定时长,比如说10分钟以上轨迹碰撞的手机号码,定义为可能暴露的时空伴随。
比如感染者14天内到过某地,而你这14天的轨迹与他有过交集,无论是身体上擦肩而过,还是通讯信号上的漂移,都可能被认定为时空伴随者。
1、时空伴随风险人员应立即向社区报备;
2、三天内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两次核酸检测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
3、获得核酸阴性结果前,请居家不要外出。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