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不少人会突然意识到,似乎记忆中那个口字旁的“当”字渐渐少见了。口字旁的“当”即“噹”,它在过去的书写和使用场景中并不陌生,比如“叮叮噹噹”等拟声词里经常出现。然而如今,无论是在书本、报纸,还是电子文档中,这个字的身影都越来越难寻觅。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口字旁的“当”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呢?是语言文字的简化发展、使用习惯的改变,还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个汉字背后的变迁故事。
口字旁的当怎么没有了?近期,热议话题非口字旁的当这个字莫属,很多人都奇怪,之前都有这个字的,为什么现在输入法都打不出来了?难道是科技发达?还是说这个字根本就不存在?
小叮噹本来就是台版翻译,那时候的字幕就是“小叮噹”,“小叮口当”从没有在电视上出现过,只在纸质媒体上出现过,而且最开始的“噹”是不统一的,既有“小叮口当”,也有“小叮铛”这个版本,直到后来才统一变成了“小叮口当”。
至于“口当”的出现和消失,简化汉字的过程中使用和废弃的汉字多了去了,更何况本身还不是标准简体字。
老写的噹也是一样啊,为什么要找别的字代替,没有简体就用繁体咯。
其实拟声词带个口挺好的啊,而且正好是“形声”字,偏旁“口”代表拟声,“当”作发音,我现在看“当当当当”都以为是作者输入法问题,或者人物是个结巴。
口当
Unicode代码:U+2A83D
在1984年同二简字一起被废止
不知为何加入了Unicode代码中
后在Unicode代码中被悄无声息的删除
不得不说,白话文是平头百姓的口语,很大一部分简体字也长期是“正体字”某种异体字,这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发展与创造,被确认一遍并不代表是哪种“权威”的功绩而是只能服从于这种趋势。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