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是日常生活中常被提及的健康话题,可很多人认为贫血就是身体里的血液量少了,事实真是如此吗?其实,这种认知较为片面。贫血并非简单指血液总量减少,它主要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并输送到全身各处,当红细胞数量不足或其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时,身体各组织器官就无法获得充足氧气,从而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要准确判断是否贫血,不能仅靠主观感受,需通过专业医学检查来确定。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贫血的真正含义及相关知识。
在生活中,贫血是比较常见的一些事情,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但并不是因为身体里的血液量少了,而是血红蛋白含量低于了你的正常范围,平时要多注意休息和饮食,让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贫血不是体内血液减少,而是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这是人体血容量减少的表现。长期贫血的患者会有头晕和疲劳的症状,根据血常规中血红蛋白的价值,贫血可分为三个水平,主要是轻度贫血,中度贫血和重度贫血。如果您有贫血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贫血的原因很多,应查明原因并积极进行治疗。
不一样。
每个人的血液量取决于每个人的体重。 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7%至8%,或相当于每千克体重70至80毫升。
贫血是因红细胞生产不足、丢失过多或被大量破坏所致外周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引起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女性月经紊乱导致月经失血过多或者经期时间过长会引起贫血。此外营养不良、偏食导致铁元素摄入过少会引起缺铁性贫血。输血时发生溶血反应,红细胞破坏加速,会导致溶血性贫血。此外还有一些遗传性疾病引起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及蚕豆病等。
贫血患者一般不需要忌口,不过要注意蚕豆病,需忌食蚕豆,或中毒导致的贫血,需忌食某些食物,只有某些特殊疾病需要特殊忌口,大多数情况下贫血不需要忌口。
对于营养性贫血来说,要保持饮食清洁、易消化、营养丰富,日常要增加富含铁、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如鸡蛋、虾皮、海带、奶制品、瘦肉等,以及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大鱼大肉、腌制加工、辛辣刺激生冷类食物。
贫血患者体力、耐力会有所下降,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不要强制运动,避免着凉感冒,同时也要纾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最好忌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