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冬时节,在时间长河里有着独特的定位。从传统历法来讲,它指的是冬季的最后一个月,也就是农历十二月,别称有腊月、除月等。此时,大地尽显寒冬的凛冽,大部分地区天寒地冻,雪花常常纷飞飘落。自然界中,万物蛰伏,为来年的生机养精蓄锐。季冬时节也是一年中即将收尾的阶段,人们开始筹备着过年,采购年货、打扫房屋等。它不仅是气候上的寒冷时段,更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在忙碌与期待中,连接着过去一年的结束与新一年的开端,散发着别样的韵味。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单从古代的先人们对于四季和月份的划分以及不同的叫法就能看出来。比如我们常说的“早春”“阳春,还有冬天的“仲秋”“季冬”等,这些都充分结合了我们的农历历法和传统二十四节气。那么季冬时节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季冬时节的意思是冬季的第三个月,对应农历腊月(十二月份),包含小寒、大寒两个节气。古人将表示长幼顺序的“孟”“仲”“季”来标识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份的不同叫法,“孟”表示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则是第三个月。所以冬季的三个月分别被叫做孟冬、仲冬和季冬,其他三个季节也是一样的。
“季冬”还可以被称为隆冬,这个时候正是冬天最冷的“三九”和“四九”,所以还有“数九隆冬”的说法。隆冬时节,冰箜隆意、大雪深数尺。还有一种说法是叫“穷天”,出处:“阴风振凉野,飞雪瞀穷天。” (《文选·颜延之<北使洛>诗》)
这个时候,由于地面从太阳可以吸收的热量较少,而夜间的散热超过了白天吸收的热量。于是储存在地面上的热量已经耗尽。 由于热量无法维持平衡,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天气就越来越冷。
古代一季为3个月,它们表达四季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按照夏历将每个季节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来表示,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
还有另外一种叫法是,早春、阳春、暮春、初夏、仲夏、盛夏、初秋、仲秋、深秋 、初冬、仲冬、隆冬。因为习惯不同所以传承下来的叫法也有不同。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