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气,常常引发大家对于它所处月份的疑问:冬至是冬月还是腊月呢?在传统农历里,冬月指的是农历十一月,腊月则是农历十二月。冬至一般出现在公历12月21 - 23日,对应到农历上,它多处于冬月。冬至有着独特的天文意义,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而且它在民间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各地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了解冬至究竟在冬月还是腊月,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节气规律,也能深入感受传统节气文化的魅力。
冬至节气是每年12月底的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比较特别的一个节气,它意味着数九天的开始,天气会越来越冷,按照时间推算,冬至一般是在农历十一月,也就是冬月。
一般在冬月,也就是农历十一月。
冬月指的是是农历十一月,农历十二月是腊月;而冬至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农历十一月为“冬月” ,又称辜月、畅月、后十月、仲冬。一年十二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的话,又称“子月”称“建子”。十一月也称中冬、葭月、龙潜月。
农历十一月又称辜月,乃是“吐故纳新”的意思。成语寒冬腊月,听上去似乎是“寒冬”加“腊月”的组合,实则不然,应该是“寒月”“冬 月”“腊月”的组合,就分别指代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而十一月之所以被称为“冬月”,则是因为冬至这个节气出现在十一月,《礼记》有“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一下子,仲冬、畅月都有了。十一月,万物积蓄力量但并不会发动的时节,为了度过最后一个月的寒冷。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1、祭祀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2、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3、九九消寒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九九消寒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到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冰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