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传统文化里,放风筝与不少节日都有关联。放风筝并非特定属于某一个节日,不过在清明节和重阳节时尤为常见。清明时节,气候宜人、风力适中,人们不仅会去踏青扫墓,也热衷于放风筝,相传还有“放晦气”的寓意;而重阳节秋高气爽,也适合放风筝,人们登高望远放风筝,既锻炼了身体,又愉悦了身心。究竟放风筝更贴合哪个节日,还得从各地习俗说起。
1、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之一,清明节节日习俗。
2、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起源于中国,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通信工具,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闽南语称风吹。
3、风筝是一种比空气重的,能够借助风力在空中漂浮的制品。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现代以风筝,风琴作为统称,包括没有哨子的纸鸢。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