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语境与文化研究中,“伐无道”是一个常见表述,可“道”在此处具体作何解呢?从字面看,“道”有规则、道义之意。在古代,“无道”往往用来形容统治者背离仁政、暴虐无度。它体现着一种价值观判断,是民众衡量统治者是否贤明的标准。探讨“伐无道”中“道”的含义,不仅能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更能洞察古人的政治思想与社会追求。
1、“伐无道”的“道”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无道的人。“伐无道,诛暴秦”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
2、伐是讨伐,无道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指无道的人,通常指君主。诛是诛杀,暴秦指施政残暴的秦朝。
3、秦始皇整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功劳很多,修长城,统一度量衡,统一全国,加强中央集权,修驰道都是他的功劳,但是他的错也同样明显,就是太急功近利了,他把应该上百年完成的事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严重消耗了国力,还引起了极大的民愤。所以引起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4、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首先攻占大泽乡,接着夺取蕲县。陈胜令起义将领符离(今安徽宿州东)人葛婴率领部分兵力向蕲县以东发展,自己亲率主力沿睢水向西挺进,仅十多天的时间即前进数百里,抵达陈(今河南淮阳)境。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
5、起义军乘胜攻下了陈。陈在西周至春秋时曾为陈国都城,战国末期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是中原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起义军入城数天后,令当地三老(秦朝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前来议事,共商反秦大计。三老、豪杰皆曰:“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与会者也认为,陈胜必须“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