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经济领域,经营主体是一个高频词汇。经营主体指的是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经济活动,以营利为目的,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它涵盖范围广泛,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在此列。了解经营主体的概念意义重大,它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对经济发展、就业创造起着关键作用,下面我们深入探讨其相关要点。
1、经营主体,又名国有产权主体,对象是政府、组织、单位、法人和自然人,属于经济法主体。
2、经营主体是主体,并且是经济法主体。尽管理论界对于经营者是否是法律主体存在分歧,但法律文件中予以采用并且说明了立法机关对该类主体称谓的肯定态度。同其他法律主体一样,经营主体首先满足的是主体性。它要么是不可分割的个体(个人),要么是紧密而稳定的团体。而它与其他法律主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成立的标准、关注的重点不一样。比如,民法上讲的法人,注重的是其作为一个主体的平等和有限责任,而当法人作为经营主体时,看的是它是否具备经济法上的资格与职能。由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广泛性,这种资格与职能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具体化的。例如,民法将商业银行定位为企业法人,只是注意到了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民事借贷关系,忽略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利率等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职能,而经济法看重的正是这种职能。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