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夷夏之防,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概念。它最早源于对华夏与周边“夷狄”在文化、风俗、礼仪等方面差异的认知。在古代,“夏”代表先进文明的华夏族群,“夷”指相对落后的周边部族。夷夏之防强调华夏文化的正统性和独特性,旨在维护华夏文明的纯粹与传承。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和影响有所变化,对中国政治、文化发展意义深远。
1、坚夷夏之防,汉语词语,意思是坚守中国和外国的界限,(保护华夏文化不受杂染)。出自《国语·周语中》、《春秋》。
2、夷,是古代华夏族(实际上即汉族)对异族的贬称。原多指东方民族,如《礼·王制》所说,“东方曰夷”。春秋以后演变成对中原以外各族的蔑称,如“四夷”、“九夷”等。其后发展成为对“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通称。到了近代,清王朝对西方帝国主义也称“夷”,如“英夷”、“美夷”等。华,光荣之意,夏的意思是“中国之人”,华夏就是光荣的中国人之意。处于中原地区的汉民族,自豪地自称为华夏民族。中国古人常以华、夷或夏、夷对称来表示汉民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以及中国和外国的民族界限。所谓夷夏之防,就是要严格华夏族和其他民族的界限,严格防范外族对华夏民族的入侵,只能由华夏民族同化其他民族,“以夏变夷”,决不能容许其他民族影响华夏民族“以夷变夏”,排斥外来文化,等等。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