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军事和科技领域,“蜂群战术”正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蜂群战术,本质上是一种模仿自然界蜂群行为的作战或应用策略。它通过大量小型、低成本的单元,像蜂群中的蜜蜂一样协同行动。这些单元能实现信息共享、自主决策与相互配合,以完成复杂任务。在军事上可用于攻击、侦察等;在民用领域,物流配送、灾害救援等场景也有其应用潜力。
1、“蜂群战术”的正式称谓是“空中机械化打击”理论,苏军又称之为争夺“一树之高优势”的理论。这种作战理论直接导致了二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武装直升机军备热潮。如美军建成了101空中突击师,苏军也建成了类似的陆军航空兵部队等。
2、“蜂群战术”并非是武装直升机的简单集中,其基本含义是:将陆地机械化集群突击改为空中机械化集群突击,以空制地,从而夺取空地立体优势。“它改变了地面机动部队和炮兵的传统职能,以联合兵种部队保障直升机向前推进”,是一种非常超前的战术理论。
3、“蜂群战术”的发展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的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就提出了有关空中机械化的思想,但这一思想没有受到重视。20世纪60年代,美军和苏军都在富勒装甲战理论的牵引下研制出了先进的武装直升机。空中机械化开始变为现实。1985年,英国准将希姆金在他的《速度之争》一书中进一步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空中机械化理论。1997年,美军系统完整地论述了空中机械化打击思想的内涵以及这一思想提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并认为这是21世纪的作战理论之一。这标志着“蜂群战术”坐上了指导陆军航空兵作战的“头把交椅”。“蜂群战术”的最早运用是在越南战场上。当时美军共调动了4000多架直升机对付越共军队的游击战。尔后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时,苏军也对“蜂群战术”进行了实践,先后共投入了500多架武装直升机。“蜂群战术”的真正辉煌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大量坦克部队一下子成为了美军“蜂群”攻击的靶子,仅101空中突击师就派出了300多架武装直升机“蜇杀”伊军坦克。武装直升机也从此赢得了“空中骑兵”、“空中火炮”的美誉。当以陆对陆的对称思维难以走通时,一些军事家们运用非对称思维方式找到了答案。这是“蜂群战术”给我们的一个重大启示:作战理论是在敌我双方的博弈关系中互动创新的,而非对称思维则是创新的金钥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武装直升机的“蜂群战术”仍将与地面坦克进攻理论作为一对矛盾共存。双方在对抗中互动,迫使对方寻求变革。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