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事师之犹事父也”蕴含着深刻内涵。它强调对待老师应如同对待父亲一样敬重,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从古时孔子与其众多弟子的师生情谊,到如今社会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的构建,都凸显着这一理念的重要性。这不仅关乎个人品德修养,也对社会风气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值得深入探讨其现代意义。
1、意思就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表明对老师的尊重.
2、“事师之犹事父也”出自《吕氏春秋·卷四·劝学》——战国·吕不韦的门客
3、原文: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
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4、译文: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其中父亲还在的可以看出来,其中有老师的也可以看出来。对那些父亲、老师都不在的,其他人又能怎么样呢?”这是说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曾点派他的儿子曾参外出,过了约定的日期却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恐怕是被事情困住了吧?”
曾点说:“即使他要死,我还活着,他怎么敢自己不小心遭祸而死!”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最后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死!”颜回对待孔子如同曾参侍奉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重老师达到这样的地步,所以老师尽心竭力地教诲他们。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