饽饽,这一颇具传统韵味的词汇,或许对不少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在互联网时代,饽饽的身影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它其实是北方传统面食的统称。在过去,饽饽是节日、祭祀等场合不可或缺的食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今,随着人们对传统美食的探索,饽饽的种类和做法被更多人知晓,正以新姿态回归人们的餐桌。
1、饽饽是满族平时和节日的主要食品。饽饽是用粘米做成的。有豆面饽饽、苏叶饽饽和粘糕饽饽等。豆面饽饽是用大黄米、小黄米磨成细面,再加进豆面蒸制而成。这种饽饽颜色金黄,有粘性,味香可口。苏叶饽饽是用粘高粱面和小豆的豆泥混合拌匀,外面用苏叶包起来蒸熟的,有一种苏叶的特殊香气,别具风味。粘糕饽饽是用大黄米浸泡之后磨成面,在黄米面中间包上一些豆泥蒸熟后则成。这种饽饽用油煎着吃,或蘸着糖吃都行,既香又甜。
2、满族的饽饽很耐饿,携带方便,风味独具,至到今天仍是颇为风行的食品。
3、蒙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居住区,特别是满、蒙等少数民族和当地百姓都喜欢吃饽饽。在承德最受欢迎的是油酥饽饽、混糖锅饼、叉子火烧、丝糕等被当地人誉为满族饽饽四绝。
4、满族人习惯把许多面制食品称为“饽饽”。制作方法分为蒸、烙、烤、煮等。据清代姚元之《竹叶亭杂记》记载:“饽饽,古之铧锣也”。又据《升庵外集》:“北人呼为波波,南人呼为镆镆。今京中书为饽饽,有硬面饽饽、发面饽饽......”。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