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古代文化的研究中,“覃恩”一词常被提及。覃恩,通常指帝王对臣民广施恩泽。它是封建王朝一种体现皇恩浩荡的方式,往往在重要节庆、登基、立后等特殊时刻出现。通过覃恩,帝王会进行如赦免罪犯、加封官员、赏赐财物等举措,以彰显其统治的仁德与权威。在如今,覃恩虽已随封建制度远去,但作为文化符号,仍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1、“覃恩”[tánēn]广施恩泽。旧时多用以称帝王对臣民的封赏、赦免等。
2、出处:明·钱谦益《尚宝司少卿袁可立授奉直大夫》:“晋尔卿佐,为我典型遂用。覃恩,授具阶。”宋·秦观《鲜于子骏行状》:“覃恩迁都官员外郎,通判保安军。”《旧唐书·赵宗儒传》:“今覃恩既毕,庶政惟新。”《镜花缘》第五七回:“他因七十万寿,所以发了一道恩诏,内中除向例蠲免、减等、广额、加级等项,另有覃恩十二条,专为妇女而设。”《曾文正公家书》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明年皇太后万寿,定有覃恩,可请诰封,此男所最为切望着也。”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