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探究古代度量衡时,“古代一尺等于多少厘米”是常被提及的问题。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一尺所代表的长度并不相同。比如商时,一尺约 15.8 厘米;秦代,一尺约 23.3 厘米;而到了唐朝,一尺约 29.5 厘米。这种长度的差异,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科技水平等密切相关。了解古代一尺的长度,能让我们更好地解读古籍中的距离、尺寸等描述。
1、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一尺合今24.2cm;南朝,一尺约25.8cm;北魏,一尺合今30.9cm。
2、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