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语境与时代变迁中,“博士”一词含义有显著差异。古义里,“博士”最早是一种官职,始于战国时期,主要职责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为君王提供咨询等。如秦汉时就设有博士官。而在今义中,“博士”通常指的是获得最高一级学位的人,是在某一学科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后被授予的学术称号,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高级学术身份象征。
1、博士的称谓,在我国古代有几种涵义。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徐慎《五经异义》:“战国时,齐置博士之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记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如秦博士伏生学问高深,尤精《尚书》。到了汉文帝时,年逾九十,尚能口授《尚书》二十八篇。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十八岁能诵《诗》、《书》,二十岁博通诸子百家之言,被文帝召为博士。汉朝大儒董仲舒,从小勤奋读书,有“三年不窥(花)园”的美说,由于学识渊博,被景帝举为博士。
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种情况,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有称为博士。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凡店内卖下酒厨子,谓之茶饭量酒博士。”这种情况,多见于江浙一带。
2、今义:学位中最高的一级。前苏联有副博士的学位,比中国多一级。中国还有“博士后研究生”,并不属于学位,因此,即使是博士后,也统称为“博士”。
学位体系是:学士——硕士——博士。由低到高。(如果不仅仅是学位,则顺序为:学士(本科毕业中合格者)——硕士——博士——博士后)。在美国,攻读本专业的博士后,可能会被授予PhD,直译过来为哲学博士。一些“博士生”(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也被称为博士,这是对他们恭维的称呼,其实他们还不应称作博士的。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