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如烟海的汉语词汇中,“彪炳史册”是一个极具分量的表达。它意味着某个人、某件事或某种功绩有着非凡的影响力,能在历史的长卷上留下璀璨印记。从古至今,无数英雄豪杰、伟大事件凭借卓越贡献获得这一赞誉。在当下快节奏时代,虽和平发展是主题,但也不断有创新成果、感人故事在各自领域书写着可能“彪炳史册”的篇章。
1、彪炳史册,形容伟大的业绩流传千秋万代。
2、出处为清代官修的唐五代的文章总集《全唐文补遗》。嘉庆十三至十九年(1808~1814)由董诰领衔﹐阮元﹑徐松等百馀人参加编纂,共收文章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篇﹐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每一位作者都附有小传。编次以唐及五代诸帝居首﹐其次是后妃﹑诸王﹑公主﹐再次为各朝作者﹑释道﹑闺秀﹐宦官﹑四裔附编书末。清宫原藏有《唐文》稿本一百六十册(据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其编者为陈邦彦)﹐清仁宗认为它“体例未协﹐选择不精”﹐於是下令重编。该书即在这一稿本基础上﹐用《文苑英华》﹑《唐文粹》等总集补其缺略﹐又从《永乐大典》辑录了唐文的单篇残段﹐并旁采他书和金石资料编校而成。它汇集了唐朝及五代的文章﹐为学者查阅使用这些资料提供了方便。但该书在编纂﹑考订上还有不少缺点﹐包括文章漏收﹑误收﹑重出﹐作者弄错﹐题目和正文的讹脱﹐小传记事不确﹐采用的书不注出处等等。清劳格和现代学者岑仲勉在读本书的《札记》中(见劳著《读书杂识》﹑岑著《唐人行第录》)曾举出上述问题约四五百条。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