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伏和末伏的计算在传统节气中有其规律。我国传统历法采用“干支纪日法”,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开始,初伏固定为10天。末伏则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算,同样持续10天。这种计算方式依据古老智慧,与自然气候周期紧密相连,了解初伏末伏的算法,不仅能深入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还对生活养生等方面有一定指导意义。
1、传统意义上都是根据干支纪元日推算得出数据,比如初伏为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每10天为一个庚日),此后没个10天为1个伏天,如果遇到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二伏将会有20天,一伏、三伏保持10天不变。
2、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只有4个庚日,那么二伏就是10天。也就是说,三伏天每年的天数其实并不一样,有的是30天,有的年份是40天。
3、入伏之后,这一年的三伏天为30天还是40天,也可以通过入伏时间推算,比如入伏在7月18日以及7月18日之后开始的,那么当年的三伏天就总共有30天,也就是二伏有10天;如果在7月17日以及7月17之前进入初伏,那么当年的“三伏天”就有40天,也就是二伏有20天。
4、用这种方式来计算,2019年的入伏天是7月12日,也就是一伏为7月12;往后推10天,第11天为二伏的开始,也就是7月22日开始进入二伏;2019年中伏(二伏)有20天,那么三伏的开始便是8月11日。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