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关键人物,他的思想与行动深刻影响了基督教乃至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欧洲,天主教会的权威根深蒂固且存在诸多弊端。1517 年,马丁·路德张贴《九十五条论纲》,公开反对赎罪券等教会陋习,引发轩然大波。他倡导因信称义,强调《圣经》的最高权威,打破了罗马教会的精神垄断,开启了新教与天主教分庭抗礼的时代。
1、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德国宗教改革家。曾在埃尔福特大学学习法律,1505年入奥古斯丁会学习神学,1507年任神父。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滕堡大学任神学教授。1517年撰写《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在神学上强调因信称义,宣称人们能直接读《圣经》获得神启。提倡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以《圣经》的权威对抗教皇权威。
2、路德于1483年生于德意志埃斯勒本(Eisleben)。曾先后在曼斯菲尔德、马格德堡、埃森纳赫等地学习,1501年进入莱比锡大学,次年获文学士学位,1505年获硕士学位,曾致力研究经院哲学。1505年5月进入埃尔福特大学法学院,准备作律师。同年7月进入埃尔福特奥斯定会的隐修院当了隐修士,1507年领受神父职。1508年被维登堡大学(UniversityofWittenburg)聘为讲师,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登堡大学开设圣经学常设讲座,兼管教会工作。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