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当下,许多外来词汇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沙扬娜拉”便是其中之一。它常出现在各类影视、文学作品里,却让不少人疑惑其确切含义。其实,“沙扬娜拉”源自日语,是极具代表性的表达。它主要用于分别场景,含义丰富且微妙。那么,它在不同语境下具体有何深意?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文化渊源?让我们一同探寻。
1、《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的作者是徐志摩,它也是组诗《沙扬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后一首。《沙扬娜拉十八首》收入1925年8月版《志摩的诗》,再版时删去前十七首(见《集外诗集》),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这首诗写于1924年作者随印度诗人泰戈尔访日期间,这首送别诗也是徐志摩抒情诗的绝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2、《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一诗写于1924年5月徐志摩陪泰戈尔访日期间。
3、1924年5月,泰戈尔、徐志摩携手游历了东瀛岛国。在回国后撰写的《落叶》一文中,他盛赞日本人民在经历了毁灭性大地震后,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的勇毅精神,并呼吁中国青年也要永远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除此之外,作者在日本也深深感受到日本女郎的独特风情。因而扶桑之行的另一个纪念作品便是长诗《沙扬娜拉》。最初的规模是18个小节,收入1925年8月版的《志摩的诗》。再版时,诗人拿掉了前面17个小节,仅留此一首,题作《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