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表达中,“有过之而不及”是一个常见词语。它指相比起来,一方的程度超过另一方。该词并非强调程度稍高,而是着重突出程度远超。在互联网语境里,其使用场景广泛,可用于形容事物的发展、现象的表现等。比如形容某种不良风气,可能现实情况比预想“有过之而不及”。下面我们来深入探究它的起源、用法等知识。
1、意思:相比之下,只有超过而不会不如。
2、“有过之无不及”多作于“有过之而无不及”,出自于《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3、释义: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4、论语·先进篇出自《论语》,共有26章,主要说明了“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以及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