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历史语境里,“鞑虏”一词有着特定含义。它最早是指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等。在不同历史时期,该词使用场景和内涵有所不同。近代,“鞑虏”常出现在革命口号中,如“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里的“鞑虏”带有一定政治意义,主要指满清统治者。如今,我们应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待“鞑虏”这一表述,避免片面解读。
1、鞑虏,汉语词语,读音是dálǔ,意思是旧时对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满族等的蔑称。清末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国后放弃该口号转为“五族共和”。
2、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也是中国人,这个称呼已不适合现在,有违宪法中的民族团结精神,中华民族是由多个民族融合发展而形成的,所以这个词现今已很少使用,并有相关立法《政务院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
3、示例: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同盟会的成立》:“以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