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蜀地 | Dear|Cata | 简书),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蜀地(蜀地 | Dear|Cata | 简书)。
一
公元721年,有一位诗人沿着绵延的山路,走过16年前记忆中的锦州。三百里的路途,在他看来却是狼豺般的险阻,而路途的终点,却是露浓花重的云乐之都。后人称这条路为剑南道,这座城为锦官城。
十多个世纪以后,一条川沪铁路通过了当年蜀汉的高地,贯通了峨眉山的高耸和四川盆地的低落,正在当年剑门道的方向上,昭示着千年青云险隘的终结,一条时间轴上的通途正在诞生。
踏上一路西行的土地,这条让诗仙带着失意与得意走过无数遍的地方,我也忍住了凌晨的困意,打量着车窗外的一切。进了四川――也或许是四川周围――陕西西南和重庆一带――眼前全部的只有连绵不绝的群山和隧道。列车穿梭久了,好像失去了时间,只是在仿佛无尽的山洞里周期地重复着,进进出出。手机好长时间没信号的样子,让人不禁惊异这种深山环绕,交流不便的荒芜之中,竟会栖居着一个文化繁昌的福地。
不知过了多少个山洞,眼前突然开阔了起来。列车不再追逐白天和黑夜,而是在一个正午的平面上运动。作为一个生长在平原地区的人,我总觉得这之于群山的起伏,立体的构筑,光暗的变化蜀地,就有如红烧小鱼干之于碟装红火鱼,虽在平稳的车厢中器官感受的味道实无殊异,但红火鱼是能在正规的厅堂中撑起台面的一道硬菜,小鱼干只适合做临时出行的零食罢了。
列车渐渐停了。下了成都站,一个人挎着包,被拥挤的人流推到站外,我开始打量着这个行进的目的地。说是打量,不如是在比较,甚至在审阅,看这个傍晚的城市的每一个细节,是否像我心中构筑过多次的天府之城。这几乎成为了自己游历时的一个准则,企图通过观察身旁几十年的科技产物,推想出千年前这里的盛衰与名号。
这样做显然是令人失望的。我所见的也不过是站外在建的广场,标识不清晰的地铁口,以及稍显破旧的车站外景――一切都和一个普通城市无异。这或许是我游览许多城市的一个失误,即总是先让一种无可奈何的失望抢在了前头,即使大部分时候失望其实是自找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正想着什么名号,正瞅着什么瑕疵,正刻薄着什么微尘,正纠结着什么阴云,不觉看到了沿街卖桃子的果农。蜀地毕竟是蜀地,江南的毛桃还在树上发青,成都的桃子就已经红扑扑地进入瓜农车中了。买了好几个装进袋子里,加上行李箱,手边仿佛更重了,便坐在站旁的阶梯上开始啃了起来。吃下一口又惊了一下,这竟是好久未见的清爽和甘甜。
这块土地上,还会储藏着如此的甘甜吗?
我忽然想到这个问题时,心中不禁有了一点触动。我刚刚在想的一切,在对于陌生进行的名实是否相符的疑虑,在这土地给的甚少的恩赐里都显得微不足道。我在以一个南部小巧市侩的眼光打量这座山城时,这城投入的一点慈柔的巍峨就已经驳回了一切。我只剩一丝羞愧在这里面了。
带着这一点点的激动和羞愧,将该办的事情办好后,再回到宾馆,已经接近午夜了。成都的午夜静得纯粹,黑得也纯粹。挑亮一盏灯,想拿笔写点什么,思绪却像是被落在了周围层裹的山谷中,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我一直相信,在大美的环境之中,再多才的诗人也难咏出佳作,再具象的描述都显得有种谄媚和浮浅。今夜正是这样一个印证。既然眼前黑黑,笔下白白,更兼旅途之疲,在网上跟几个朋友聊了会儿,便安然入眠。
二
次日清晨,立即起身,推门走了出去。我的旅馆是在驻美使馆旁边的,因而周围尽是些低矮的建筑和老房子。昨晚滴了几滴雨,但丝毫未影响今天的艳阳高照。几处疏落落的水洼里反射着阳光,近处的老房子尽是灰墙灰瓦,反而别有一番因老旧而显得慢悠悠的气氛。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排斥高楼与商场的。价格与价值,本应是商品自身具有的属性,而非卖者统一标齐的条码。商是交换互通的手段,是细致用心的烘焙,是鲜活跳动的生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现在的市场在分类包装上整齐划一,在原料的加工上却显得莽撞草率。因此,流水线上统一分步的作业,塑料包装里平均划分的容量,打上条码真空密封起来的尸体,都显得十分冰冷,缺乏关怀,一如商场装修时鲜艳分明的背景,色块之间的决绝诱惑着人生畏。我想,真正活着的交易,应是小巷子旁树下的叫卖,老房子边挤出的光束,三轮车里散称的水果,小铺子里冒白气的笼蒸包;那铺子边上一定还有树影落落,夕阳西下,人影渐长...
今早恰好就有笼蒸包,大喜,买来一笼,就着豆浆在板凳一样高的桌子上用手捏着吃。
等到一笼吃尽,却又细细地想起来。这种感觉和昨日站台上吃到桃子感觉很像,一种值得思考的讶异。
是的,我从昨天就一直在惊诧,一个四面环山的城市,一个水天不接的低点,一个旱涝无常的盆地,究竟是什么神力天工,使它变成了至美的天府之国,使它变成了历代贤臣名将的安顿和向往,使它滋润,庇护和涵养出了唐宋贤才无数出山入川的千古华章?
于是想到在这片巴蜀大地上长眠已久的一对父子。在雕塑旁,这位郡守的体型依旧健美,目光平静,神采斐然。
我立即感受到恬静而辽远的自信,一种只可能是从无常的惊变中醒过来,执意要把微笑送进历史魂魄中的自信。
这对父子叫李冰父子,千百年来,他们都立于都江堰的江心,手握长铁,在最需要他们站立的地方,以一种最原始的站姿,望着自己疏通的滔滔江水,以及远处因此产生的万里良田。那块遥远的农具,俨然成了一块符咒,封印住了捉摸不定的水患,也保住了巴蜀文化中最难得的闲适与底气。
疏导与沟通,顺应自然与利国利民,料理水文与领悟水道...许多哲学命题由此产生。上善若水,无色,却造就一切绿洲红花,无味,却结出累累硕果,无骨,却可浩荡奔涌,锐不可当,无争,却承载和容忍了一切事出有因和莫名其妙的戾气,自处低下,却可翻云覆雨,腾翔九霄...
说治水,莫若说拜水,顺水,听从水,无我无他,无功无名。这般在成都的毛桃里,小笼包里,都江堰里浅浅蕴藏的一丝的别样味道,竟早已经对人文和天意有了这般美妙的解释。
如此清净无为的老庄思想,看来早被成都人学了去。当晚在旅馆里和在成都上学的朋友聊天,感慨到当地的生活节奏缓慢,每个人跟没啥事一样。朋友说你要是去人民公园,一堆人在那里喝茶...不上班吗...?
我当时忽然想到早上自己的冥想。我觉得,这种特殊的文化体验,几百年前一定早被这些人发现了。不然都江堰近旁的青城山,怎么会成为当地尊奉的道教圣地呢?
三
坐车到了万盛,找到了好久不见的老同学。中午便在大学城外面的小吃店吃干锅。一个客栈似的小店,一边冷饮一边白饭,相互寒暄,聊了一堆各自的琐事,却感受不到任何乏味。
餐毕,在西财转了一圈。图书馆前沉静的思考者,高耸的钟楼蜀地,小巧静谧的柳湖,以及南门进入后立着的“光华大学”的牌匾...良辰美景,微胀的饱腹感,在蜀地第一回有种乐不思蜀的感觉。
四川水汽厚重,街上的行人也仍是慢悠悠的。与列车穿越群山的往复,都江堰来回灌溉的周期相比,这里的生活更像是一条松了线的卷轴,一种市井中清淡又无所挣脱的轮回。
四
离西财并不远,走了一小段路,去拜访另一位这里的朋友。
老友无惧相离,一见便重拾莫逆。
那天下午和晚上的众多光景,早已经在极度的满足与欢乐中变得有些模糊。只依稀记得到过成都的地标,惊异于宣传片中的那个13吨的盼达,品尝一杯羊奶的滋味;走过三国古城,在武侯庙鼎立的三足旁一本正经地谈论古今的政府;在古街旁的露天茶馆旁看一群闲人,一杯茶,一个座,一桌川麻...
到夕阳坠落的时候,锦里的夜市忽然就熟了。那是一种油炸后的熟腻,各色的小食摊,挤满了街口,在一天喧嚣后倦怠着,积攒了无法代谢的气息,找不到出处。而这些小食摊煎炸时混杂的香又被厚重的烤肉咸辣的烟味裹胁着,冲出半条街去,驱不散,也赶不走,好似无处归置疲劳和厌倦,停滞在街面上,与随处可见的瓜果皮屑塑料袋一同在风中时而打着旋。 模糊中还清晰的是,在锦里热闹的广场上,一位红衣服的卖唱女郎,在弹着吉他唱着歌。我正端着一碗面,朋友手中一盒撸串已经放到了广场近旁的桌子上,这时,一首《遇见》的旋律从吉他的音箱里缓缓发出来。
忽然感到,自己和歌中描绘的情景无比相似。独自一人从温软的江南,穿过大半个中国来到这座陌生的沃土,靠着书本的经验来揣测这座城市的性格,靠着生疏的手机地图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到地铁站入口的凉风。
一个人所体会的陌生,无论如何都是孤独。独自拉着行李箱,身旁无数陌生人在街市里热闹。飘零之感让每个失去羽翼的内心都疲倦着渴望远离。
这真应了朱自清先生的无心一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我忽然觉得,每个人都曾迷失于灵异和陌生之中,那是从出生开始就注定有未被任何人知晓的内心世界。正如《千与千寻》中的主人公一样,那种幻境只能用自己的心去独自体会。正视这种与生俱来又时刻相伴的孤独,然后与之共舞,学会在彼此的差异中寻得友谊。这像极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与我同在。于是,寂寥的心脏被温热的手掌轻轻触碰,迷离的灯光于两处影子中重新热闹,迷失的回忆在交谈的欢笑中逐渐找回。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蜀地(蜀地 | Dear|Cata | 简书)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