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历史与文化的长河中,“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句俗语广为人知。它描绘了一种现实现象:兔子被捕杀后,猎狗便失去价值而遭烹杀;飞鸟射尽,良弓就被搁置一旁。那么,它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又出自何处?其实,这句俗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人性,其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
1、“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比喻事情成功后,把出过力的人抛弃或杀死。
2、出自《淮南子·说林训》:“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古人经常对后人的忠告。范蠡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的主要谋臣。他为勾践策划一切,指挥军事,灭了吴国,称霸中原。他深知“勾践为人,可与共患,难与处安”,为了避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命运,他功成身退,弃官经商,到了陶地改名换姓,叫做陶朱公,得以善终。中国人据此感叹世态炎凉感叹了几千年。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