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交流与阅读中,“邹之若鹜”或许会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正确表述是“趋之若鹜”。它出自清代曾朴《孽海花》,原句“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鹜呢!” 此词中“趋”是奔赴、趋向,“鹜”指野鸭,整体意思是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下面为你详细解读其内涵与用法。
1、趋之若鹜,汉语成语,拼音是qūzhīruòwù,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争着追逐不好的事物[2]。出自《明史·萧如薰传》。
2、《明史·萧如薰传》:“如薰亦能诗,士趋之若鹜,宾座常满。”
3、示例:清·郑观应《盛世危言·技艺》:“为民上者,以名利二字驰使天下,而天下之民趋之若鹜。”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