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经典表述引发着无数人的思考。很多人好奇它究竟出自何人之手。其实,这句话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提及“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它饱含着对生死价值的深刻认知,跨越千年,至今仍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1、西汉司马迁。
2、《报任安书》是汉代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原文选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其次不辱辞令,其次诎体受辱,其次易服受辱,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最下腐刑极矣!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厉也。
3、译文:人固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却比鸿毛还轻,这是因为他们生存所依靠的东西不同啊!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不污辱祖先,其次是自身不受侮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脸色而受辱,再次是不因别人的言语而受辱,再次是被捆绑在地而受辱,再次是穿上囚服受辱,再次是戴上脚镣手铐、被杖击鞭笞而受辱。再次是被剃光头发、颈戴枷锁而受辱,再次是毁坏肌肤、断肢截体而受辱,最下等的是腐刑,侮辱到了极点。古书说“刑不上大夫”,这是说士人讲节操而不能不加以自勉。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