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诗词的浩瀚海洋中,“水龙吟”常引发人们的好奇与探究。“水龙吟”是词牌名,最早出自李白诗句“笛奏龙吟水”。它在不同时代被众多词人运用,衍生出多样的风格与情感。从苏轼的旷达豪迈到辛弃疾的沉郁顿挫,“水龙吟”承载着词人的心境与思想。那么,“水龙吟”究竟意味着什么呢?且随我们深入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1、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
2、此调以苏轼《水龙吟·露寒烟冷蒹葭老》为正体,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四仄韵,后段十一句五仄韵。另有双调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韵,后段十句四仄韵等二十四种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等。
3、据说,“水龙吟”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据《北齐书》卷二十九“郑述祖传”:“述祖能鼓琴,自造《龙吟十弄》,云尝梦人弹琴,寤而写得。当时以为绝妙。”同时,汉马融《长笛赋》云:“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吟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故人们也以龙吟喻笛声,如南朝梁刘孝先《咏竹诗》:“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南北朝诗人庾信《对酒诗》:“惟有龙吟笛,桓伊能独吹。”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