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蕉尾琴,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乐器,其得名由来引人好奇。在传统文化与音乐的交织中,蕉尾琴有着别样的魅力。它或许源于琴身的形状与芭蕉叶尾部相似,这种形似为其赋予了“蕉尾”之名;也可能在历史传承里,因制作工艺、特定典故与芭蕉尾产生关联。探寻蕉尾琴得名的缘由,能让我们深入了解传统乐器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古人的智慧。
1、中国古代名琴焦尾琴的得名源于琴尾有焦痕。
2、焦尾琴,是我国古代四大名琴(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之一,这张琴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也就是蔡文姬的父亲所创制的。
3、《后汉书·蔡邕传》中有记载,汉灵帝时,因蔡邕为人正直而为宦官所不容,宦官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他就从水路逃出京城,来到吴地隐居。有当地人拿桐木当柴烧,蔡邕听到有桐木声音异常,觉得这桐木是制造乐器的上等材料,就把没烧完的半截桐木抢救出来,做成一张七弦琴,琴尾留下有烧焦的痕迹,就取了个直白无华的名字“焦尾琴”。
4、后世常用焦尾琴、焦尾、焦桐、焦琴等指代精美的琴,也比喻历尽磨难的良才,未被赏识的宝器。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