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服装(服装企业外贸订单骤降 内贸还不确定的老板们能扛住吗),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外贸服装(服装企业外贸订单骤降 内贸还不确定的老板们能扛住吗)。
不仅是外贸,疫情对内销市场的影响还在延续。
巴拉巴拉是森马集团旗下儿童服装,为该品牌提供ODM(设计+生产)服务的工厂老板告诉《财经》记者,巴拉巴拉此前告诉工厂,没操作的订单全部暂停,已经操作出货、2月应付的款拖到现在还未结,要等到4月才能结款。该品牌此前也要求供应商帮忙卖货,给供应商排名,其副总裁也做起了直播。
上述工厂老板表示,巴拉巴拉、太平鸟、七匹狼等开了大量实体店的国内品牌,目前压力都很大。很多品牌急于出货,老板带头在朋友圈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为求生存,一些品牌已开始裁员。
高欢表示,一些工厂是在拖欠下游原料生产厂家账款、拖欠工人工资的情况下经营。外贸商王福斌说,品牌与工厂的交易是赊销模式,运作订单2个-3个月,出货后2个-3个月回款,长期没有进项,工厂要垫资运作、支付人工,如果财务状况不佳,在此次疫情期间或许会难以维持。
工厂急寻对策
疫情冲击着服装消费和行业人的生存状态,工厂老板们都在调整心态,一些老板表示,2020年不求赚钱,只求保本。“今年生存是硬道理,全公司最低要求是成本减20%,不亏钱就行。”刘博奇说。
老板们表示,欧美疫情爆发后,受打击最严重的是传统外贸商,也就是国内销售渠道、电商渠道开拓不足的单一贸易工厂。
曹辉的羽绒服工厂60%-70%依靠出口,疫情期间,除了尽可能压缩成本,他也在试着拓展国内市场,但这并不容易。“我们在国内经验不多,市场拓展得不是很好。”
江明德在外贸之外,做过12年内销,开过服装店,有自己的品牌和较稳定的电商渠道,不完全依赖贸易出口。因为欧洲客人基本都暂停了订单,曹辉等给欧美大牌做贴牌的同行找到他,希望开发一些产品,在他的国内渠道销售。
他表示,现在工厂都寄希望于不受线下束缚的电商平台,想拿线上品牌的单子,例如Babycare、全棉时代等国内品牌,但他说,这些品牌近来也在拼命压价,即使做电商,工厂的日子也并不容易。
从未尝试过电商渠道的王福斌,2月紧急成立了电商团队,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开始摸索电商的做法。
罗淼的工厂目前也盯紧国内电商和新兴品牌,电商品牌卖时令产品,比大品牌以季节更新产品的反应更快,对供应链需求大。但她说,即使对于电商品牌,减量减款也无法避免,只能通过市场营销,去寻求减量情况下的增量。
决定服装行业老板们命运的仍然是欧美等国对疫情的控制程度,以及中国、欧美、日韩等各个经济体消费信心的恢复。“疫情控制不住,市场是没有购买力的,现在只能做好能控制的事情,比如把手里接下里的订单保质保量的出货,再看看有没有国内销售的可能性。”王福斌说。
刘博奇也认为,不能寄托太大希望于电商,他的电商业务自春节起一直没停,但销量依然比往年减半。“电商有销量,是因为电商开门,线下关门,这个不是需求,是习惯性消费,看的人多了自然会有销量,但是单量还是下降的。”他认为,只有消费者可以出门去逛去看,有机会穿着新衣服去社交,消费力度才起得来。
但他认为,为应对疫情的冲击,一些老板的确开始转变思路,这是积极的一面。“最大的改变是以前不敢做线上,觉得线上线下价格不一,线上难做的老板,开始做线上,做抖音,这是一种突破,为未来转型做尝试。做服装本来就没有轻松的日子,现在是在困境里面再去创造,看看有没有突破。”
疫情也推动了刘博奇的工厂重新审视所有项目组和工作环节,推动了在线、移动办公等内部改革。以前几个公司的人去一个地点开会,现在用视频会议和企业微信发文档,一个小时的会减到半个小时搞定。工作中一些无价值的环节也被砍掉了,IT化、系统化程度提高,订单完成速度也在提升。
2019年一些大品牌还不屑于尝试直播带货、内购,现在因为线下客流迟迟不恢复,没有选择,需要尝试各种线上带货方式和新媒体营销,这不仅对短期销售有好处,也会为未来新的销售方式拓展奠定基础。
淘宝直播的数据显示,2月淘宝直播新开播商家环比增幅719%,看淘宝直播的用户增幅153%,有100种线下职业开始在淘宝直播上开启“云开工”。
消费何时恢复?
消费的恢复,一方面是中国市场,一方面是海外市场。
目前中国的疫情已经控制住,但持续有来自海外的输入性病例进入,许多白领依然应公司要求宅家办公,商圈虽然开业,人流远远没有恢复正常,商场店铺门可罗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2月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20.5%,其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下滑30.9%;虽然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增长了3.0%,但贡献增长量的是吃类和用类商品,穿类商品则下降18.1%。
王福斌观察天津当地的商铺,一些商铺陆续开店,还没有全部开放,他认为全面开放可能还需要两个月。
与此同时,依赖中国供应链的国际大品牌依然处于抗疫进行时。目前Zara、H&M、优衣库、耐克、阿迪达斯等与中国代工厂紧密合作的各大品牌都关闭了欧美市场店铺,其中Zara已经关闭全球3785家门店,其西班牙门店全部关闭。
工厂老板们也在通过中国疫情的持续时长,判断欧美的疫情状况,他们认为有可能欧美国家会需要更长时间去控制疫情。同时开店后还需要清理消化一部分库存积压,服装产业链真正迎来转好,也许需要半年。现在能做的是现金为王,不要积压库存,避免被拖欠钱。
不少老板表示,已经在做和疫情打持久战的心理建设。“未来3个-6个月可能会比较困难。”王福斌表示。但从长远看他不担心,“我对击退疫情还是有信心。”刘博奇也认为,市场不会一下子变,但3个-6个月后总会变好。
从零售角度考虑,高欢认为,这个阶段,应对疫情和危机,活下去是最根本的一条。品牌必须集全公司力量做好几件事,首先是保护资金链,第二是清库存,第三是拓展线上渠道。
对于服装行业,此刻全球品牌商、工厂上下游同呼吸、共命运。罗淼表示,海外品牌刚进入疫情期,大部分品牌还摸不到北,也不知道疫情持续多久。“我们和客户交流,他们都认为形势很严峻,要尽可能减少损失,国际大品牌铺的面大,冲击大,那么多店铺没进账,现金流问题也需要考虑。”
她表示,在疫情期间,她的工厂会全力以赴支持品牌,“我们没有起订量,也不会和客户讨论价钱。”她同时认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已经开始恢复,如果国际品牌现在比较敏感,应该把侧重点放在中国,用中国的体量弥补一些经济损失。
服装业从业者目前普遍认为,疫情过后也不大会出现所谓消费的报复性反弹,由于疫情期间购买意愿被压制,消费恢复后会有消费小高潮出现,他们希望疫情过去后服装消费能恢复到以往水平。
高欢表示,目前一些服装企业已经在布局夏季、秋冬季产品,但没有出现比去年同期押宝更大的现象。“2020年经济生活方方面面都受到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不会恢复得太好。”可能的情况是,因资金实力,一些品牌停止运作、出局,被资金实力更强的品牌瓜分市场,因此对一些品牌,市场重新洗牌的可能性是一个机会。
她预计服装消费要等到5月1日才会恢复,并期待“五一”小长假能给市场恢复带来质的飞跃。
大型生产商已经看到了一丝转暖迹象。童成表示外贸服装,在中国市场,疫情初期确有一些客户因调低需求预测而削减订单,但近日有些客户提高了订购量,“他们认为国内的疫情已经受控,预期业务将会恢复增长。”他表示,另外有些客户,因为其他供应商还未能恢复正常生产,所以就转过来向溢达下订单。
溢达集团佛山工厂的员工正在作业。供图/溢达集团
刘克余表示,随着国内疫情控制住,接下来国内市场可能会转好,“很多人已经可以走动了,我的批发商预计十天之后可以全国进货。”
对于品牌和产业链上的工厂来说,也许现在是需要胆大心细的时候。“我建议大家现在应该下一些确定的订单,留30%-40%的预量,进可攻、退可守,如果未来市场没有预期增速回升,还有回旋余地,如果恢复的比较好,还可以再快速增加订单。”高欢说。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外贸服装(服装企业外贸订单骤降 内贸还不确定的老板们能扛住吗)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