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服装(服装企业外贸订单骤降 内贸还不确定的老板们能扛住吗),36创业加盟网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更多的人可以参考:外贸服装(服装企业外贸订单骤降 内贸还不确定的老板们能扛住吗)。
外贸订单骤降,刚复工的中国服装企业能扛住吗
中国服装消费市场还未恢复,爆发的欧美疫情又打击了海外消费市场,内贸和外贸都处于不确定中,高度依赖全球服装产业链的中国老板们面临考验
文 | 马霖 韩舒淋
从无法复产复工,担心交期延迟,到如今复产复工了订单却被取消,3月中旬以来,中国服装厂老板们的心情跌宕起伏。
《财经》记者采访的服装厂、鞋厂、纱线厂、面料厂老板们都表示,前段时间国内疫情所造成的物流阻断、工人无法返工、原材料短缺等问题现在已经缓解。最近一周多,工厂面临的最大问题已经从“愁复工”转变为“愁订单”。
随着欧美国家成为新冠肺炎重灾区,外贸市场出现了180度的转变。1月-2月中国疫情严重、无法生产,海外客户急催订单。现在欧美消费市场追随中国市场走向低迷,品牌客户变得谨慎,纷纷取消、推迟3月-6月的订单,6月之后的行情也尚难判断。
浙江一家家纺面料厂的老板邹兴(化名)告诉《财经》记者,外贸圈的老板都在感慨,与疫情抗争,“国内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外贸人要打全场。”
批发商、品牌商的压力也很大。大量春款和部分夏款已经到仓库、门店,如果长期销不出去,现金流会吃紧。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服装产业链遭受了巨大打击,从终端零售到产业链中每个环节打击都非常大,出口订单减少是一个连环打击。”安迈企业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区高级董事高欢对《财经》记者说。
面对困难形势,各个服装企业都在积极谋求对策,如拓展电商渠道、加大内销比例等,大部分企业主都表示,目前的首要目标就是先存活下去,等待疫情结束后的消费复苏。
朝阳大悦城H&M店已经开始对春夏产品进行打折。摄影/《财经》记者马霖
加入打折阵营的还有欧时力。不过据记者观察,打折尚不是普遍现象。摄影/《财经》记者马霖
朝阳大悦城优衣库门店依然门可罗雀。摄影/《财经》记者马霖
春夏订单被取消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阶段,各服装厂和原料厂的复工率在80%以上。除湖北籍工人,全国其他省份工人基本都已复工,复工复产已经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复工了,有原料,有产能,但是客户突然开始减单。”为Zara、H&M、Max Mara等欧洲品牌供货的成衣厂老板罗淼(化名)告诉《财经》记者。
罗淼表示,近期H&M等品牌客户已经取消了5月的订单,其中H&M取消的订单是一批晚夏和秋天的服装,“现在还说不清因疫情影响一共会取消多少订单。”她表示,Zara和H&M在缅甸也相继取消了30%-40%的订单,还有一些订单悬而未决。
包括罗淼在内的工厂老板们表示,最近一周,同行们都在互相通电话,或者在微信群里了解情况。他们相继收到来自客户的类似通知,“货暂停”、“取消订单”、“后续生产暂缓”。
中国是服装纺织出口大国,有全球最完备的服装产业链,产值占中国外贸顺差的70%,全球60%的服装成品在中国生产,20%的纺线、布料、拉锁纽扣等半成品国际贸易与中国有关。罗淼说,与这条产业链结合最紧密的就是国际品牌代工厂,这些工厂的老板们这几天都非常焦虑,担心欧美市场持续萧条。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报告显示,2月期间,由于疫情造成中国生产、物流堵塞,半成品短缺,全球服装纺织相关行业已遭受超15亿美元的损失。
为Diesel、Calvin Klein等牛仔时装品牌代工的工厂老板刘博奇(化名)告诉《财经》记者外贸服装,工厂60%的牛仔裤出口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国,他在中国和柬埔寨都有工厂,目前做美国、加拿大单的中国工厂已经遭遇订单减半的情况,,而柬埔寨工厂此前接到的西班牙品牌Zara的单子已经全部停掉。
“停单很彻底,没出的货不让出,现在西班牙很多地方已经封城,单子停多久还无法预测,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严重的影响。”刘博奇还担心那些减半的单子,最终会整个取消。
由于中国消费市场的恢复才刚刚开始,国内客户的订单也不理想。刘博奇说国内客户也有喊停订单,或者采购价打折的情况。很多工厂既做外贸单,也做国内单,老板们表示,国内市场疫情爆发期间影响就很大,此前许多线下销售的大品牌已经暂停了不少没投产或正在生产的订单。
1月-2月接到的订单让刘博奇的工厂目前仍可满负荷运转,但已经停的单会直接影响他的工厂5月-6月的生产。浙江一家鞋厂老板刘克余(化名)告诉《财经》记者,工厂排单减少,生产的一道道工序却都不能缺人。他现在已经把产量降低,让工人晚上不加班,“这么去处理,各方面的成本都增加了。”
市场冷,刘克余的经销商也不敢进货,“年前批发商拿到手里的货已经压在他们手里,他们宁愿跳过这个季节不销售,经销商上半年亏损会比较大。”
王福斌(化名)是天津一家服装外贸公司老板,它与十几家工厂合作,这些工厂100%依靠海外代工,客户以Zara母公司Inditex旗下品牌、H&M,以及欧洲当地品牌为主,外贸遇冷对它们的打击很大。
他表示,工厂春节前收到的订单本来应该2月做,但一直没复工,目前这些订单让工厂产能饱和,但因为不少客户将3月、4月没做的订单全部取消,4月开始就会出现因订单减少而产能过剩的情况。
罗淼也说,3月一些工厂还在生产1月、2月的订单,“但到4月就会很难受了,一些品牌春夏未必会有很多新款产生,夏季可能会以倾销为核心,相当于上半年的销售已经打了水漂。”罗淼说。
为优衣库等品牌代工的工厂老板江明德(化名)告诉《财经》记者,现在做日本市场的工厂比做欧美市场的工厂好过一些,但包括优衣库在内的日本客户也不敢下秋冬订单,也会缩减订单。据日本财务省贸易统计,2月来自中国服装及附属产品的进口额减少了65.7%。
江明德说,品牌的春夏款基本已经“废掉”,春天的款压在手上,夏天的款能缩减就缩减,品牌会把春天的库存推到秋天去卖,无法像往年那样去预测秋冬的货,也有把原有大单拆成小单的情况,“原来一万件一个款的,现在只能先下一千件,看情况再继续下单,去保证自己的安全性。”
由于缺订单,邹兴的几位同行和下游工厂已经准备4月1日开始放假,他觉得今年疫情对可选消费品的影响会很大,下降幅度可能超过1998年和2008年两次金融危机时的降幅。邹兴的供应商手上还有布匹在染厂,但客户已经取消这些订单,他说没办法,只能把布拉回来,“现在停的话亏,不停的话亏更多。”他表示,有上游原料企业已经开始亏损。
影响波及服装上下游、国内外
欧美疫情影响了服装外贸的春夏订单,做冬季服装的老板也担心受到波及。
尽管羽绒服的销售季节在晚秋和冬季,但一位羽绒服生产厂老板表示,自欧洲疫情暴发以来,他的心一直悬着,“我担心疫情控制不住,订单会被取消。”这家工厂的欧洲客户分布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德国、英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近期受疫情影响严重。
老板曹辉(化名)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向意大利寄送样品、资料已经比较困难,他担心法国等其他国家陆续也会出现困难。“之前和意大利客人联系的时候,他们都很无所谓的样子,现在开始紧张了,让我们寄口罩,我们寄出去了很多口罩。”
曹辉的工厂除羽绒服,也生产其他外套产品,他表示,已经有美国客户告诉他情况很糟糕,本来预期4月出货一批薄夹克产品,这位美国客户告诉他需要时间考虑要不要生产这批货。
羽绒服的单一般是3月-4月接,6月-8月出货。他说最近客户下了一部分订单,但他不放心,希望客户能支付定金,一些客户愿意,一些不同意。
客户原则上不能取消已经生产的订单,但曹辉担心疫情对欧美市场产生更多负面影响,如果消费信心持续下滑,客户还是会取消订单,所以他选择将货期往后拖,暂不生产,继续观察客户国家的情况,如果疫情有好转,再进一步协商生产计划。
影响也在向上游传导。天虹纺织是全球最大包芯棉纺织品供应商之一,其徐州工厂是做纱线的中型工厂,该工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出口导向的中国服装产业链受欧美疫情影响很大。纱线是服装的上游原材料,织布厂采购纱线织布,再将布匹售给印染厂,印染厂将布供应给服装厂。此次疫情首先影响成衣的内销和出口订单,影响再传导到上游印染、面料,再触及织布,织布反馈到纺纱。“现在上游纺织、印染、面料,以及下游服装企业态度都很谨慎,不像往常那样做大规模采购原材料的规划。”
目前纱线的上游原材料棉花的价格也在下跌。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数据及期货数据,近期棉纱价格、棉花价格都在下行。
中国为东南亚工厂提供大量原料半成品,疫情对东南亚供应链也造成了打击。在中国和东南亚有多家工厂的大型服装生产商溢达集团全球营运董事总经理童成告诉《财经》记者,疫情在全球持续,多个国家实施更严厉的防疫政策,甚至要求生产非必需品的企业短暂停工,这对其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毛里求斯海外生产线造成了一定影响。
总结:以上内容就是外贸服装(服装企业外贸订单骤降 内贸还不确定的老板们能扛住吗)详细介绍,如果您对创业项目感兴趣,可以咨询客服或者文章下面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给您项目的反馈信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