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哲学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这一表述颇具深意。它反映了一种看待世界的观点,即认为古今的天下本质并无不同。在现代语境下,这既涉及到对事物永恒规律的探寻,也关乎在时代变迁中对传统与现代关系的思考。理解其含义,能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脉络,汲取古人智慧,审视当下社会现象。
1、“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句话出自汉朝董仲舒《汉书·董仲舒传》。
2、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3、《汉书·董仲舒传》本传叙述董仲舒其人其事;详载其贤良对策。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4、“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句话全文如下:“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天不变道亦不变。”意思是:将古今天下一致对待,忽视事物的客观变化,否认发展和运动的存在。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