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当今丰富多元的文化语境里,“化性起伪”这一概念引发诸多关注。它源自荀子思想,“性”指人自然的本性,多具恶的倾向;“伪”则是人为的努力。“化性起伪”强调通过后天的教育、礼仪规范等,改变人原始的恶性,培养善良、有道德的品质。这一思想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个人成长都有着独特的启示意义。
1、化性起伪,汉语成语,拼音是huàxìngqǐwěi,意思是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出自《荀子·性恶》。
2、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杨倞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
《宋史·蔡元定传》:“元定简学者刘砺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谪道州。”
罗惇曧《文学源流》:“宋儒排荀子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荀子化性起伪之意。”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