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故事“伯牙绝弦”里,一个“乃”字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伯牙绝弦”出自《吕氏春秋·本味》,描绘了伯牙与钟子期的知己情谊。而“乃”字在此语境中有着关键作用。在互联网信息繁杂的当下,对古文中字词的精准理解愈发重要。了解“乃”在“伯牙绝弦”中的意思,能帮助我们更深入感受古人之间真挚的情感和古汉语的精妙。
1、乃 :就,于是的意思。
2、“乃”语出《伯牙绝弦》最后一句“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是说钟子期去世后,伯牙于是就他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3、《伯牙绝弦》,也叫做伯牙鼓弦,出自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这本书中,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半学期语文书均有采用,原文如下:
4、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5、白话文释义: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6、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