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汉语里,“袭”字含义丰富。从常见义来说,它有袭击之意,指突然进攻,像古代战争中常有的夜袭战术,能出其不意打击敌方。还表示照老样子做、继承,如世袭制度,官职等代代相传。此外,“袭”也可用于量词,如一袭长袍。随着互联网发展,“袭”在网络语境里也有新表现,不过基本义仍扎根在传统文化中。
1、袭(拼音:xí),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最早见于金文。本义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内衣,后引申为重叠、重复、承袭等义。
2、形声字。西周金文及籀文所见从衣,龖声。《说文》小篆从衣,龖省声。汉代以降承袭省声写法,或下形上省声,或外形内省声。楷书以下形上省声结体。楷书简体把省声“龙”写作“龙”。本义表示死者穿的衣襟在左边的内衣。《说文》:“袭,左衽袍。”朱骏声通训定声:“凡殓死者,左衽不纽。”段玉裁注:“袍,亵衣也。”又表示给死者穿衣。《释名·释丧制》:“衣尸曰袭。袭,匝也。以衣周匝覆之也。”由以衣周匝覆之引申为衣上加衣。《礼记·内则》“寒不敢袭”,郑玄注:“重衣。”由此又引申为重叠、重复、承袭等义。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