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里,“悸”这个字大家或许常见,但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从基本释义来讲,“悸”指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像“心有余悸”就形象地表达出经历危险后心里还存有余怕。从生理层面看,“悸”也可表示心脏急剧跳动,这在医学心悸相关症状中有所体现。了解“悸”的含义,不仅能加深对词汇的理解,也能更好读懂相关语境,下面就来详细探究一番。
1、悸(jì),常见汉字。其意思是因害怕而心跳。
2、详细解释
【释义】因害怕而心跳得厉害:惊悸|心有余悸。
悸
(形声。从心,季声。本义:害怕,心惊肉跳) 同本义
悸,心动也。――《说文》
惶悸兮失气。――《楚辞·悼乱》。注:“惧也。”
忽魂悸以魄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夙行失道,望尘惊悸。――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心有余悸;悸震(震惊);悸颤(怕得发抖);悸心(心怀恐惧);悸怖(恐惧);悸恐(犹惶恐);悸悚(恐惧);悸罔(惊恐迷乱)
悸
带下垂的样子
悸
心悸病
使我至今病悸。――《汉书·田延年传》
太师王舜自莽篡位后
心悸(palpitation)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发生时,患者自觉心跳快而强,并伴有心前区不适感。属祖国医学“惊悸”和“怔仲”的范畴。
本病证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均可导致心悸。
悸jì由于害怕而心跳:惶悸。犹有余悸。〈引〉因病心跳:病悸。心悸发慌。
悸
3、证名。出《灵枢·癫狂》。
(1)跳动不宁之证。心跳不宁称心悸,脐下搏动称脐下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
(2)心动不宁,恐惧不安之证。《赤水玄珠》卷六:“怔忡止于心不自安,悸则心既动而又恐恐畏惧,如人将捕之。”参见心悸、怔忡条。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