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许多文学作品及民俗文化中,“捐门槛”这一概念时有出现。那么,捐门槛是什么意思呢?从民俗角度看,它往往带有特定寓意,可能是一种消灾祈福的仪式,人们通过捐钱给特定的门槛,期望借此获得庇佑。在文学经典里,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捐门槛,这又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涉及封建礼教下的精神救赎与压迫等复杂元素。下面,我们就深入探究捐门槛背后的奥秘。
1、封建迷信中门槛代表自己或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捐门槛就是到庙里作一些仪式类的活动,把象征着罪孽的门槛烧掉或者埋掉或者直接给庙里,这样捐门槛的人心理上就感觉自己所犯下的罪过减轻了。
2、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捐门槛是为了让它代替自己,让千人踩,万人蹋,来赎清自己的罪过。
3、《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4、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