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文化及日常表达中,“修竹”一词并不罕见,但其确切含义或许并非人人清楚。从字面看,“修”有长、高之意,“修竹”即修长的竹子。在文学作品里,修竹常象征着高风亮节、坚韧不拔的品质,被文人墨客所喜爱与赞颂。如今,在园林景观中,修竹也是常见元素,增添清幽雅致之美。下面让我们深入探究修竹丰富的内涵。
1、修竹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xiūzhú,释义: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出自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2、长长的竹子。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刘孝标注引晋王羲之《临河叙》:“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唐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吴文英《风入松》:“欢宴良宵好月,佳人修竹清风”。
明张四维《双烈记·访道》:“门掩长松,篱编修竹,是好奇胜也。”
明屠隆《彩毫记·汾阳报恩》:“寂寞遥天战玉龙,板扉人不到,掩寒松。路迷樵径断孤踪,修竹里,一缕炊烟浓。”
清金农《慕园题竹》诗:“便娟修竹覆櫩楹,山格幽姿天与成。”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二回:“刚过了小桥曲水,又见些茂林修竹”。
3、脩竹:高高的竹子。
汉枚乘《梁王菟园赋》:“脩竹檀欒夹池水,旋菟园,并驰道。”
金曹之谦《感寓》诗:“高林夹金井,脩竹连清池。”
清厉鹗《东城杂记·皋园》:“脩竹一林,平山一篑,蒹葭杨柳,罨岸被涯。”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