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少年班》中,鲶鱼少年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其原型人物方厚政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发展、强调个性与创新的时代,像方厚政这样曾在少年班经历独特成长轨迹的人物,有着别样的意义。他并非传统意义上按部就班成长的少年,就如同鲶鱼在鱼群中有着独特的生存方式。他的经历展现了即便在特殊环境里,也能凭借自身的勇气、智慧和坚持,打破常规,闯出属于自己的道路。方厚政的故事为众多怀揣梦想、渴望突破的年轻人带来了新的启示与思考。
1998年,来自西安交大的“少年班”导师周知庸,前往全国各处寻找智商超群的天才少年,最终被选出的22个少年将被赋予艰巨的使命。少年吴未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这个特殊的班级里,他先后认识了有暴力倾向的麦克、小天才方厚政、“神棍”王大法,以及聪明却冷若冰霜的周兰,五位天才少年从此开始了早于同龄人的大学生活,同时还面对着青春期的各种“疑难杂症”。
女神江依琳的出现扰乱了男生们的心,攻克“世界数学大赛”的压力也从天而降,而导师周知庸也面对着人生中的最大难题,但最后少年班被解散了,而周知庸也被解雇了。可是少年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还记得,电影里周知庸对吴未说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少年班的其他人是金枪鱼,而你是他们保驾护航的鲶鱼。”这句话,深深影响了吴未,可是我不禁在想金枪鱼就一定有用,而鲶鱼就一定没用吗?在我看来,并不是的。鲶鱼也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
故事里,周知庸把少年班的其他学生比作是金枪鱼。而且少年班里的学生几乎智商都是140以上,这也导致他们在智商方面可以吊打其他普通学生。可在我看来,这一帮“少年班”的学生并不是有用的人。
1、他们情商低
还记得少年班的其他几个天才都各有特色。麦克是个暴力狂,特别容易打人;方厚政年纪虽小,可是嘴却很容易得罪人;王大法沉迷《易经》,神神叨叨,让人不理解;而周兰虽然聪明,可是冷若冰霜,不爱理人。
各有特色的几个少年,虽然都很聪明。可是那么有“个性”的少年,却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情商低。比如方厚政在一开始的时候,在别人考试期间,交了卷子后就兴冲冲的在考场打游戏。
这种情商低的人,虽然智商很高,可是在出来社会上难免会吃亏。我们都知道,在职场,不仅要有智商,还要有情商。这种情商包括待人接物、团队关系,等等。而这些,是这些天才们所缺少的。
2、他们太过骄傲,因此没有朋友
或许是因为智商比其他人高,这也导致了他们“看不起”普通人。这么自我又骄傲的一群人,他们对别人基本都是泛泛之交。很少有人可以走进他们的心中,和他们做朋友。
还记得,当吴未和王大法、麦克他们几个喝酒的时候,方厚政说:“吴未,你放心,我不会说出去的。你是我从小到大第一个朋友。”而王大法原本是村里所有人远离的对象,可是他也和吴未他们成为了朋友。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到方厚政的那句话,可是在我看来,对于“天才”来说,他们也太可怜了。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智商高超,所形成的“骄傲”,但是这一个代价却是没有朋友。而他们,也不会去交朋友。这不得不说,是这群天才们的悲哀,也是我认为他们并不是有用的人的其中一个原因。
3、无人管束的天才更容易出事
影片中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个是一群少年班的人,因为喝醉了酒,然后跑到别的地方去偷马。而这个行为,也让他们被警察抓起来,让他们等待周老师的保释。
不仅如此,在麦克追求校花江依琳未果后,他们却发现校花江依琳和富二代常松在一起。气冲冲的麦克和王大法等人,自制了一个炸弹,把常松的车炸了。这也是王大法被开除的重要原因。
细细想来,这些天才虽然智商很高。可是正是因为智商高的原因,没有人会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以及行为模式。或许,在周老师眼里,他们聪明就好。可是这个社会,并不只是要聪明的人。
他们的这个故事让我想到前几年有一个考进清华的少年,但因为自理能力差。不会照顾自己。因此,一年后就被退学了。在我看来,天才不仅要有高超的智商,更应该有最基本的道德标准和法制标准。可是,这些是少年班的人所缺少的。因此,在我眼中,他们并不是有用的人。
相比起少年班里的其他天才,吴未只是一个智商正常的孩子。可是,就因为他智商正常,在天才班里就显得格外的笨。而周知庸也坦白,当初愿意把他招进来,只是因为他是一条鲶鱼。那么周知庸为什么那么说呢?在我看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吴未可以教少年班的人什么是真心换真心。
面对和他同一个寝室的室友。室友之间相互也是高傲,不愿理睬对方的。可是吴未的到来,让寝室的气氛好了很多。几个室友也渐渐的关系变好了起来。大家的接触也越来越多。
还记得影片有一幕,当秦海等人过来寻仇。是吴未一个人挡住了一群人。想尽办法,用扫把、梯子等物,为方厚政他们的逃脱争取了时间,也为保安到来争取了时间。
其实,我在想,少年班的那群人没有朋友的原因大概就是从来没有人用真心对待过他们吧。大部分的普通人对待天才,除了远观之外,就是敬畏。没有人敢和他们交朋友,而吴未的这一些举动,就是先拿自己的真心去对待他们,这样才换来了他们的真心,也可以让少年班的其他人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
其次,吴未是粘合剂,把所有少年班的人都联合在一起
因为是同一个宿舍的关系,吴未率先把宿舍的其他几个人的关系变好。暴躁的麦克,神神叨叨的王大法,还有毒舌的方厚政。本来是谁也不服谁,可是因为吴未的原因,他们渐渐关系变好了。
我想,每个班里总有那么一个人是性格特别善良的,人缘特别好的。而吴未正是这样的人。他有着这样的人格魅力,让所有人都能和谐相处。也正是因为有了吴未,少年班的人才可以在和平的环境中积极向上的发展。
最后,吴未是为他们保驾护航的
还记得,周老师对吴未说,我知道你不是天才。可是少年班也需要有人保驾护航。也需要鲶鱼,而你就是那条鲶鱼。我不知道吴未听了这话心里是什么感受,可是如果是我,我觉得我应该会很难过。
可相反,吴未说我很开心。我看你们开心,我自己也开心。而也正是吴未的这一个观点。让他可以安心的替他们打水,背锅。他也知道天才们的可贵,因此在最后一刻,他替麦克背锅,因此被处罚。在吴未看来,可能这也是他的使命。
在我看来,周老师这种用鲶鱼刺激金枪鱼,用吴未去刺激少年班其他的人的方法是错误的。可是,对吴未来说,他离开少年班更多的是一种解脱。因为他认识了很好的兄弟,他脱离了母亲的控制。他活出了自己。在这个影片里,成长的不只是有少年班的同学,吴未也渐渐成长了。
那么,鲶鱼吴未真的就是没用吗?在我看来,不是的。鲶鱼也有自己的一片天。
1、吴未真诚、善良的心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品德
吴未的性格其实很好,从小被妈妈严格管控。因此是个书呆子,或者说是个“妈宝男”。因此,第一天上大学,他也觉得惴惴不安。他知道自己其实是用了不光彩的方法进入少年班的,可是他并没有自卑。
而在和宿舍的人的相处中,他不仅帮宿舍的人打水,帮他们想泡妞办法,甚至帮他们跑腿。这些,换了谁一直单方面的付出,都会生气。可是吴未并没有,反而在帮他们的同时,用了更好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这,是在生活里的其中一个重要品德。做人,首先要善良。其次,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刚进职场的新人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因此多做点事其实是不吃亏的。而在做事的过程中,会合理利用工具来想办法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也是每个良好的职场人士所具备的重要素质。
2、吴未过着让自己满意的生活
这部电影的导演肖洋,其实就是吴未的原型。而导演肖洋从少年班出来,从建筑系转到现在的导演系。过着另一种不同的人生。可是,导演拍着他喜欢的影片,做着他喜欢的生活。他难道不快乐吗?
我们没有办法去定义每个人的未来和生活是怎么样的。可是,活在这世上,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不愧于自己就好。我们可能没有办法去定义什么是“成功”的生活,可是我知道。我们过着让自己幸福、满意的生活。这,应该就是很好的生活了。
影片中还有一条线,是讲麦克暗恋校花江依琳,而周兰暗恋麦克的故事。可是从麦克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我得出一个结论:早恋真的不合适。
1、早恋很容易导致成绩下降
麦克在遇到江依琳以后,一门心思就想着怎么去追她,可是他忘了他进大学的根本目的:学习。因此,无时无刻看麦克,除了打游戏、去跳舞,其他的时间就是追求女孩。
麦克在大学,可以不说什么。但是,现在很多的早恋现象,初中高中就已经开始了。而早恋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成绩下降。这是大部分人在早恋之后普遍就有的情况。
我们曾经都为父母对我们的“棒打鸳鸯”而感到委屈,愤恨。可是,我们不明白的是,“在什么时候就要去做什么事情”。我们在学生时代,能做好的应该就是好好学习。虽然,不好好读书的人未必会过的差。可是,能读一个好大学,则意味着眼界和见识会更上一层楼。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就有了更多选择的余地。父母对我们的棒打鸳鸯,只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
2、早恋很容易因为荷尔蒙冲动而做错事
还记得,麦克因为追求江依琳不得,知道江依琳和富二代常松在一起,因此一怒之下把常松的车烧了。好在,最后因为有周老师的求情,才让他免于牢狱之灾。可是,如果没有呢?麦克就会进警察局,受到应有的惩罚。
而麦克的年龄,和很多早恋的学生,大概在同一个年龄。这个年龄的少男少女,在思想上还不成熟。而学校和家长的保护,他们也不会知道做错了事,有什么后果。因此,很容易因为嫉妒,或者别的原因做错事情。
其实,我们为什么我们那么反对早恋。除了成绩下降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我们没有成熟的思维去面对在恋爱中的挫折和吵架。而有的人会因为荷尔蒙冲动或者兄弟义气,而做错事情。而一旦做错事情,可能我们的人生就会因为早恋而大打折扣。
3、早恋大多数因为没有正确的爱情观念而不能修成正果
在大学里,有这么一句话:毕业季,就是分手季。其实我一直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在我看来,恋爱,基本是奔着结婚去的。那么,为什么在毕业的时候不能妥帖的商量出一个结果呢。
而大学都已经如此不成熟,那么初中和高中呢?我们为了一段不长久的爱情,而选择放弃更好的人生,让学业退步。青春期的我们,并不知道爱情代表着什么,也不知道结婚代表着什么。我们只是单纯的觉得,每天在一起就够了。可是,毕业了,我们会因为不同的学校而选择分离。也因为这样有许多人会选择分开。
在我看来,在没有正式明白责任是什么,爱情是什么的情况下,在我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不能为另一个人负责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不要去选择早恋了。毕竟,你伤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可能是别人。
按照影片中周知庸的观点,他希望培养少数的人来成为成功的人。显然,他是没有成功的。那么,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我们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呢?结合郎朗和《青眉抄》来谈谈我的看法:
1、家庭的支持
日本有一个传奇女画家叫上村松园,她年少时,被誉为“京都天才少女”,而她也是近现代对日本绘画的一个传奇人物,堪称是成功的模板。可是,在她小时候想要学画画的时候,是母亲力排众议把她送到画坊,并且在上村松园成年后,母亲让她留在家里安心学画画,不必急着嫁人。
而郎朗,被誉为“钢琴大师”,他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支持。父亲在他小的时候,为了他,辞职来到北京陪读。而母亲则留在老家工作,夫妻二人长达十几年的分隔时间。
我认为,想要一个孩子成才,最离不开的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在孩子心里,父母和家庭是他们的港湾。而家里的支持更是让他们有着底气和自信往前闯。家,是给孩子温暖和鼓励的地方。想要孩子成才,必须要做到夫妻同心,支持孩子的梦想。
2、孩子对事物本身是热爱的
上村松园年少的时候,接触了画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此,便走上了画画的道路。而在晚年,她一直认为画画是可以传递给世人她的思想和情绪的。这也看出来,她对画画是真心的热爱。
而郎朗亦是如此。他小时候,曾因为和父亲闹矛盾,有一段时间不弹钢琴。可是,他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便偷偷的弹。这也看出来,弹钢琴,并不是父亲逼迫他的结果。他自己也是因为热爱,才选择继续弹钢琴。
现在有很多家长,会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可是到最后,孩子却一个都没学好。在我看来其实是孩子不喜欢这个东西。要学好一个东西,首先是对一个东西感兴趣,其次是热爱这个东西。这样,才可以学好一个乐器,或一个特长。最后,才有可能走上成功。
3、坚持不懈的努力
上村松园除了被称作是“天才少女”之外,她另一个被人所知道的特点是勤奋。她从小时候,一直到晚年。每天都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画画。从未有过一日的停止,而这也是她晚年终于成为大师级人物的重要因素。
而郎朗从小时候,每天练琴时间都是六到七个小时。直到现在,他成为了钢琴大师。他依然没有放弃过练钢琴。每天都会练几个小时。到底是什么能让他们成功?除了家庭的支持,和自身的热爱,我想大概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了吧。
《少年班》这部电影,除了要描绘精英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区别外,更多的是告诉我们,天才不一定能成功,普通人也不一定不能成功。能不能成才,除了看智商,更多的是看我们自己在职场和生活中,是否有着坚定的内心、孜孜不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