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历史长河中,美国“亚利桑那”号战列舰是不可磨灭的印记,更是珍珠港事件的标志性纪念。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成为这场灾难的核心焦点。当时,日军战机呼啸而至,投下的炸弹无情地落在它的身上。仅仅几分钟,“亚利桑那”号便被大火吞噬,舰上众多官兵壮烈牺牲。它的沉没不仅象征着美国正式卷入二战,更激发了全体美国人民的战斗意志。如今,“亚利桑那”号静静躺在珍珠港海底,成为一座不朽的战争纪念碑,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美国海军“亚利桑那号”战列舰(BB39)于1914年3月开工建造,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天,该舰横渡大西洋加入英国本土舰队第6分舰,执行将美军士兵从法国运回美国本土的任务。1929年到1931年进行现代化改装,1941年12月7日加入太平洋舰队,成为停泊在珍珠港的太平洋战列舰编队中的一员。
“亚利桑那号”战列舰和平时期的履历乏善可陈。1919年4月到7月在地中海进行了短暂活动后返回美国东海岸,1921年加入太平洋舰队,服役8年。1929年返回诺福克军港进行现代化改装之后胡佛总统搭乘该舰前往东印度群岛,然后穿过巴拿马运河,回到太平洋舰队,之后再也没离开过。
珍珠港事件当天,日军第一攻击波就毫不费力识别出目标。战列舰编队一共有7艘军舰,外侧为“俄克拉荷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以及“圣女号”修理舰,内侧为“马里兰号”、“田纳西号”、“亚利桑那号”和“内华达号”战列舰。“亚利桑那号”挨了1条鱼雷和8颗炸弹,舰上燃起大火,船舱大量进水,最致命的攻击发生于早上8时10分,一颗725公斤炸弹穿透了装甲甲板钻入前部弹药库爆炸。“亚利桑那号”就在泊位上大爆炸后沉没,包括基德海军少将以及舰长范马尔肯博在内共1104名舰员阵亡。
战斗结束后,损管队员试图让舰体浮出水面,但损伤过于严重没有修复的可能,舰上两座三联装356毫米主炮炮塔打捞出水后置于岸边,舰体则当作国家级纪念物纪念在此次攻击中阵亡的舰员和军舰,后来在沉船上方建了一座混凝土纪念馆。至今仍能在海面上看见细细的油迹,表明舰体的油柜仍在漏油。
“亚利桑那号”的姊妹舰“宾夕法尼亚号”(BB38)当时正在干船坞内进行修理,因此只挨了一颗炸弹受了轻伤,修好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加入了太平洋舰队,参加之后的一系列战役。战争快结束时,挨了一枚空投鱼雷,所幸没有沉没,最后在1946年核试验中成了靶舰。
参数
排水量:标准排水量32600吨,满载排水量36500吨
尺度:舰长185.32米,舰宽29.56米,吃水8.76米
动力:四轴四浆蒸汽轮机,输出功率33500马力
航速:21节
装甲:主装甲带356毫米,甲板203毫米,炮塔229~457毫米
武器:12门356毫米主炮,12门127毫米副炮,12门127毫米高炮,8挺12.7毫米高射机枪
载机:3架水上飞机
舰员:2290人
《二战兵器全集》系列如需分门别类系统查询,可关注同账户名公众号。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