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中,坦克歼击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专门针对敌方坦克而设计的强大武器,以高效的反坦克能力在战场上崭露头角。M10“狼獾”坦克歼击车便是二战美军众多坦克歼击车中的杰出代表。它的诞生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与战术需求,在战场上承担着猎杀敌方坦克的重任。这款坦克歼击车有着独特的设计和性能特点,其强大的火力、相对灵活的机动性等,使其在与德军坦克的对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究M10“狼獾”坦克歼击车的奥秘。
本文原载于《兵器》杂志2004年05月刊。本次转载时经重新二次内容完善及编辑、补充部分插图和整理,以与同好共同分享。个人认为《兵器》杂志是一本专业、客观的军事杂志,推荐持续订阅,丰富自身的军事知识。转载其上的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文章主要是想让读者以另一种比较独特的视角审视曾经的事物和观点。
美国M10“狼獾”坦克歼击车:二战美军装备最多的歼击坦克
闪电般的诞生
在1942年初北非作战期间美军反坦克部队中充斥着大量过时的装备,士兵不得不用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75毫米低速火炮来对抗德国的改进型IV号坦克、甚至最新式的“虎”式坦克。为了缓解这一尴尬的局面美军于1942年4月提出急需一种专门用于反坦克作战的车辆。
在M10坦克歼击车之前,美军曾经试制过装备127毫米炮的T24坦克歼击车。该车采用M3中型坦克的底盘。
由于军方的迫切需求,整个研制过程进展十分迅速。原型车很快由通用汽车公司研制完成,被称作T35。该车使用了M4A2坦克的底盘,取消了航向机枪,加上一个可以360°旋转的炮塔,安装了76.2毫米反坦克炮。但美反坦克武器委员会认为T35无法令人满意,其车体的侧面装甲应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以增强防弹效果,于是又推出了T35E1。它的车体外形和T35有很大不同:车高略有降低,正面投影由原来的矩形变为梯形,侧面装甲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且装甲的厚度被削减,以减轻车重。
1942年6月4日美国陆军兵器局将改进过的T35E1原型车正式定名为M10坦克歼击车,9月投入批量生产。整个研制过程只有2个月。M10首先用于替换北非战场的M3坦克歼击车。美军至此告别了用自行火炮充当坦克歼击车的历史。
高初速反坦克炮
M3的致命缺陷是火力不足,因此M10配备了1门M7型76.2毫米50倍口径身管反坦克炮。它和M3使用的M1897A4相比真是鸟枪换炮。
M7的前身是76.2毫米M5反坦克炮。为了能安装在炮塔中,在M5的基础上改进出了M7反坦克炮。M5炮从1940年开始研制,以T9型防空炮为基础,使用105毫米M2A2榴弹炮的后膛机构,1941年12月定型。除了重量太重以外,M5算是一种不错的武器,缺点是发射榴弹时引信经常过早爆炸。这个问题在1942年底就发现了到1944年初才解决。
M7备弹54发,炮弹初速792米/秒,射程约1.5千米,发射M79穿甲弹时能够在1000米距离上穿透97.5毫米厚的装甲(20°斜角),在500米距离穿透厚117.5毫米的装甲(20°斜角)。这种威力用来对付德国的IV号H型坦克(车体前方厚80毫米,炮塔前方厚50毫米)是足够的,但是用来应付德国重型坦克仍显得不足。
M7在射击“虎”式坦克时必须要在500米距离上才能击穿它的前装甲(炮塔厚110毫米、车体厚102毫米),即使射击侧面装甲(炮塔和车体上部厚82毫米)也须将距离控制在1000米以内。当然,作为一种坦克歼击车M10不应像普通坦克一样向前猛冲,它更适合迂回、包抄和伏击。不过M10的身高比M4“谢尔曼”坦克矮不了多少,机动性也差不多,因此执行任务并不比“谢尔曼”优越。
M7火炮有2个升降摇柄分别由炮手和车长使用。炮手的升降摇柄上装有发射按钮。火炮仰角为19°,俯角为10°,如果使用者训练有素,可以达到15发/分钟的射速。M7火炮的主要缺点就是太重,而且它的重量(908千克)全部作用在炮塔前方,使车辆平衡性受到很大影响。后来找到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在炮塔的后部放置备用履带充当配重,才使炮塔达到前后平衡。
结构特点与机动性能
M10坦克歼击车战斗全重30吨,乘员5人(驾驶员、无线电操作员兼副驾驶、车长、炮手、装填手),车长6.83米,车宽3.05米,车高2.90米,履带宽412.5毫米,整个外形比M4坦克只矮7厘米。
M10的炮塔为敞开式结构,能给乘员提供优良的视野,这是美国坦克歼击车的一个鲜明特点。驾驶员座位在车体左边,无线电操作员/副驾驶座位在右边,与坦克车体相同。炮塔中的布置仿照反坦克炮的战位安排,炮手位于火炮左侧,车长和装填手位于右侧,和坦克炮塔相反。车长拥有1具全景潜望镜,炮手使用1具M51(后改为M70G)瞄准镜。炮塔两侧各有1个座圈锁定装置。炮弹被放置在炮塔后部和车身两侧,这使得炮塔的地板十分平坦宽敞。唯一的突出物是地板中间的电线盒。它为火炮发射和通讯提供电力。
该车没有配备同轴机枪和航向机枪,反步兵的能力明显不足,不过作为一种坦克歼击车,没有配备这两种机枪也不奇怪。M10的炮塔后部安装了1挺12.7毫米口径的M2伯朗宁重机枪,备弹300发。防空作战时乘员无法在炮塔内操纵机枪向前射击,战斗中车长只能跳出炮塔,站在发动机盖上操纵机枪向前射击。此外车内为乘员准备了M1卡宾枪、手榴弹和烟雾弹。必要的时候乘员可以向外投掷手榴弹杀伤抵近的敌兵,或投掷烟雾弹来隐蔽自己。
M10的动力装置和M4A2相同,为2台并列的通用GM6-716046六缸液冷式柴油发动机,总输出功率276~302千瓦。这种发动机总的来说性能不错,唯一的缺陷在于空气过滤器,经常有灰尘和沙子进入发动机造成故障。为了防止发动机起火,M10的发动机舱内安装有常见的自动/手动灭火装置。它由2只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构成。
M10的设计思想是突出火力和机动性能,但是因为它的火炮太重,炮塔又增加了不必要的配量,因此最大速度仅48千米/小时,只比M4(45千米/小时)快3千米/小时。该车每侧6个负重轮和3个托带轮,使用垂直螺旋弹簧悬挂系统,最大越野速度32千米/小时。变速箱具有5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储油量746升,最大行程322千米,涉水深0.9米,越壕宽2.25米,越墙高0.6米。
物有所值的生存能力
作为反坦克歼击车,M10的装甲防护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它继承了M4“谢尔曼”坦克的单薄装甲,实际上为了控制车重比M4甚至还要更薄一些,其装甲厚度只比德国Ⅲ号坦克(10~50毫米)略厚。但M10的装甲板大都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这是一个物美价廉的方法,在不增加重量的前提下使得实际防护水平大大增强。总体而言,M10水平方向的实际装甲防护水平比IV号H型坦克略强。因为采用大角度楔形防盾,M10炮塔前方最厚处的实际防御力甚至超过了“虎”式。当然这不代表它坚不可摧,M10的车体前装甲很容易被“虎”式在2000米外轻易撕裂。
在美军登陆法国后的“科马口袋”战役期间,1辆M10歼击车在被击中起火的情况下又连续被德军坦克和炮兵的3颗炮弹直接击中,仍大难不死。同时它还消灭了约50名德国步兵,并迫使6辆德国坦克狼狈撤退。这一事件后来被拍成电影。有趣的是编剧坚持要用M10来拍摄,但电影厂根本搞不到,后来才勉强答应使用“谢尔曼”坦克顶替。
可见尽管M10装甲十分单薄,但作为一种结构简单、大量生产的坦克歼击车,其防护性能力还是令人满意的。装甲单薄的另一个好处在于降低了车重,提高了速度,尽管提高并不是很明显,但多少有利于在战斗中抢占有利位置,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相比较于同时期的设计,美国坦克歼击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采用敞开式炮塔结构。尽管炮塔结构会限制搭载火炮的口径,增加生产复杂程度,不利于降低车辆高度,但好处是可提高火力机动性。采用这种设计还可以向车组成员提供良好的视野(要知道视野受限是坦克的一大缺陷)。尽管M10车身过高不利于隐蔽,但开阔的视野有助于提前发现对方坦克,先敌开火射击,从而可部分抵消隐蔽性的不足。
既然美军经常把M10当作坦克用,那么拥有一个炮塔就是很有必要的。处在进攻方的战车需要面临各个方向的威胁,早一秒钟瞄准敌人就能多一分胜算、少一分危险。而且即使车辆被击伤或由于故障而瘫痪,炮塔仍然能够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如果一辆德国的IV号坦克歼击车(低矮的无炮塔结构)遇到类似情况,则很可能被对方步兵从侧面轻易击毁或俘获。
敞开式炮塔带来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这种结构使得迫击炮、手榴弹以及从高处射击的步兵轻武器都成了它的巨大威胁,所以M10乘员通常带着钢盔而不是充气式坦克帽,炮塔内部通常被漆成绿色而不是坦克车辆通常的白色。也因为这个原因,二战后期的美军坦克歼击车都加装了顶盖。尽管如此它们仍然不适于巷战。
二战后期,美军M10坦克歼击车都加装了顶盖,以防御迫击炮、手榴弹以及从高处射击的步兵轻武器。
生产与使用
M10坦克歼击车由通用动力公司负责生产,从1942年9月到1943年12月,共生产了4993辆。M10的另一种版本被称为M10A1。两者间没有外形上的区别,其不同在于M10A1换装了1台福特公司的GAA V8汽油机发动机,这使它的重量减轻为29吨,储油量873升,行程256千米。后来由M10A1又发展出了M35全履带拖车,它由M10A1拆除炮塔并安装了空气压缩机改装而成,乘员6人,重量25吨,用来牵引155毫米或240毫米火炮。
M10A1的生产由福特公司负责,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9月,共生产了1038辆;另外Grand Blanc公司从1943年9月到11月生产了675辆M10A1。这样,在火力更强大的M36坦克歼击车投产之前,共生产6706辆M10和M10A1,是二战期间美国产量最多的坦克歼击车。
M10坦克歼击车作为主力装备被编入自行化坦克歼击营。每个营下辖3个坦克歼击车连、1个侦察连和1个营部连。每个坦克歼击车连下辖3个歼击排和1个连部。每个歼击排配备两组共4辆坦克歼击车和1辆M20装甲车。另外M10还装备于步兵和坦克部队中用来提供火力支援。
以美国陆军第634坦克歼击营为例。该部队于1943年装备M10坦克歼击车,尔后在欧洲大陆的11个月中,共击毁了德军161辆各式车辆(55辆坦克、12辆自行火炮、18辆装甲车、76辆其他车辆)、25门反坦克炮、49个碉堡,并俘获了49辆车辆、5门高射炮和大约3000名俘虏。其中在比利时的一次战斗中,B连2排的1辆M10迂回到德军纵队的后方击毁了1辆自行火炮、1门反坦克炮以及7辆其他车辆,并且俘虏了5名敌人。
1944年法国作战时美军装备的M10A1坦克歼击车
M10系列坦克歼击车除装备美军外,还向盟国军队提供了3600辆,其中英国最多。英国在1944年获得1648辆M10和M10A1,用于意大利和法国的战役。英国人称之为“狼獾“(Wolverine)。它们当中的一部分在1944年末改装了威力更大的17磅(口径77毫米)55倍径Mark V高速坦克炮,用来对付德国“虎”式坦克,被称为“弓箭手”(Achilles)Mk IC; 由M10A1坦克歼击车改装的型号被称为“弓箭手”MkIIC,其特征是安装有炮口制退器。1943年有52辆M10被运往苏联。另有资料显示,到1944年至少有2个坦克歼击团的M10在东线作战。
英军换装了威力更大的17磅MV高速坦克炮的“弓箭手”MkIC坦克歼击车。其识别特征是炮口安装有制退器和配重。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