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乐法师作为中佛协常务理事,在佛教文化领域有着深远影响,其主持的妙乐寺佛教文化建设更是备受关注。妙乐寺在妙乐法师的引领下,积极传承与弘扬佛教文化。一方面,在寺庙的建筑风格、佛像塑造等方面严格遵循传统规制,展现佛教庄严与神圣,让每一位信众和游客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各类法会、讲座等活动,传播佛教的智慧与哲理,为大众提供心灵滋养。妙乐法师以其慈悲心怀和卓越智慧,推动妙乐寺成为了佛教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一、树立法律意识,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黄梅妙乐寺积极响应国宗局开展的“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政策法规培训活动,利用讲座、培训班等机会学习国家的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制定《寺院清规》,将“遵守宪法,爱国爱教”作为首要原则,组织弟子们定期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将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及国家相关法规变成日常的自发行为;对寺院内常住法师和广大信众展开宣传,使他们牢固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自觉在法律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组织学习上级民宗部门和佛教协会下发的各类文件,按照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相关规定健全寺院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寺院财务管理,端正教风,依法依规开展法事活动,增强守法用法的主动性、自觉性,历年来,寺院未发生任何违法行为。
二、坚持与时俱进,重视佛教人才培养
培养适应现代、面向未来的佛教人才是当前佛教界的头等大事。妙乐寺坚持以寺院为依托,培养严守戒律、精通教义、学修并进、德才兼备的四众弟子。按照十方丛林的仪轨要求,坚持早晚课诵、农禅并重,组织弟子们学习《四分律》等佛教戒律,制定《常住清规戒律》,形成学戒、守戒、持戒、行戒、弘戒的风气;初一、十五在寺院内表堂讲经说法,提高僧众教义理念、人格素质;不定期组织弟子参加各类培训班,增长知识;报送优秀僧众参加各级佛教协会组织的讲经说法活动;培训一批高素质的弟子送往佛学院深造,使其提高教义水平、文化水平;秉持“有德有才有智破格录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旁边待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的用人理念,挖掘弟子们的潜能,在不同岗位磨练身心,提升综合素质。
三、广发四弘誓愿,帮助社会弱势群体
慈悲是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佛教寺院一贯就有慈悲喜舍、救人急难、利乐有情的传统。妙乐寺继承发扬佛教传统文化,广建法幢,弘法利生,做了大量工作。支持小池镇妙乐村新农村建设:从2012年开始,向湖北黄梅小池镇捐资数亿元人民币,修桥铺路、建厕改水、绿化美化,陆续办起了学校、工厂、卫生院、敬老院、文化活动中心等,使全村480多家农户逐渐步入小康生活。为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捐款捐物: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妙乐法师亲自率队前往汶川赈灾;2014年,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妙乐寺先后两次捐款600万元,支持灾区政府组织灾后重建工作。扶弱恤孤,扶贫济困:从身边的弱势群体、困难群众帮起,2013年,支持省佛教慈善基金会资金300万元,用于帮助困难教职人员和信众;2014年5月,捐赠九江市委扶贫款40万元;2014年5月,向江西武宁捐赠款物200万元,用于家乡公益慈善事业;2014年6月,向九江市儿童福利院捐赠10万元;2015年7月,向上海病患儿童关爱中心捐赠10万元。积极响应“宗教慈善周”:2015年8月31日,向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捐赠1.214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支持黄梅妙乐村新农村建设,2000万元支持省佛协完善讲经说法、学习培训、公益慈善等功能,通过省慈善总会向天津8·12特大爆炸事故受灾地区捐助100万元;向省慈善总会捐款20万元关爱孤寡老人,向黄梅县残联捐款20万元支持残疾人事业。
四、创新传播方式,弘扬优秀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传播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的重要渠道,为发挥佛教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妙乐寺积极举办各类佛教文化活动,通过居士培训班、倡印善书免费结缘、编写教唱劝善歌曲等方式,引导信众学习传统文化,教化信众孝养父母、教育子女、担当家庭和社会责任,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注重发挥媒体作用,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创建黄梅妙乐寺门户网站,发表佛教论文、动态新闻、佛教诗词、佛教摄影、佛教视频等资料,积极运用新媒体宣传佛教文化和传统文化,引导信众正信正行;关注湖北省内的佛教文化工作。为在全省营造出宣传佛教、推广佛教文化的氛围,支持湖北省佛教协会2000万元用于购置场地,开办妙乐讲堂;支持鄂州古灵泉寺数百万元兴建念佛堂;妙乐寺还积极与省内外佛教组织交流,以身作则,对外弘法,取长补短,开阔眼界,增进友谊。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