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日本房地产市场犹如一场跌宕起伏的大戏,从极度疯狂走向惨烈崩盘,这一过程令人唏嘘不已。在当时,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房地产市场更是异常火爆。土地价格飙升,房价如同坐上火箭一般不断攀升,民众和企业纷纷投身其中,仿佛这是一座永远不会崩塌的财富金矿。银行大量放贷,推动着房地产市场愈发膨胀。然而,繁荣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随着政策调整和经济形势变化,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房价暴跌,无数家庭和企业陷入困境。那么,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且让我们一同探寻日本房地产崩盘的始末。
文|暗里着迷
编辑|t
关于高房价,一直是社会热议的焦点。
如果房价不加以遏制,那么会发生什么呢?
我们的邻居日本,就给我们上演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在上个世纪,随着日本楼市的崩盘,日本老百姓毕生积累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
很多日本人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选择以各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从这场影响至今的悲剧中,日本人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
进击的日本
二战后,日本成了美国的战利品。
按照原本的打算,美国是要把日本打造成一个农业国的。
但随着朝鲜战争的爆发,日本在美国心中的地位,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为了支撑朝鲜战场,美国开始大力扶持日本,让日本的军工业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
(二战后的日本)
这不是日本第一次发战争财,之后的美越战争,日本同样作为美军的大后方吃得盆满钵满。
相比韩国,日本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在整个美苏冷战期间,韩国作为双方对抗的前线为日本抗下了所有压力。
稳定,是发展的基石。
日本没有浪费这天赐良机,在战后的数十年里,一直保持着近两位数的经济增速。
1968年日本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
凭借着强大的制造业,日本的家电、汽车开始席卷全球。
在高科技领域,日本的半导体行业甚至一度占据了全世界的半壁江山。
蛋糕就这么大,日本人吃下了大头,受伤的自然就是美国人了。
那时候的美国可不是如今产业空心化的国度,工人阶级才是选票的主力。
可想而知,当时的美国人是非常厌恶日本人的,认为日本人抢走了自己的工作。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半个世纪后,日本的角色就变成了中国。
(美国人砸日本车)
正如现在的美国政客常常会在公众面前进行反华表演一样,当时的美国政客同样会进行反日演出。
不同的只是,那时候的主角还是共和党人。
翻开那段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美国政客,在公众面前砸自己的日本车、日本电视等等行为。
当这种情绪达到高点,美国政府又无法在正常的商业竞争中战胜日本时,他们就开始掀桌子了。
为了解决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1985年9月22日,美国逼迫包括日本在内的英、法、西德调整货币政策,让其本国货币对美元升值。
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协议签署后,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
汇率的大范围波动,带来的直观影响就体现在日本的制造业上。
日本的产品再也不是物美价廉的代名词了,相反利用美元贬值带来的优势,美国的产品开始在世界范围内一步步挤占日本的市场。
那么,面对美国的压迫,日本政府又做了什么呢?
为什么日本的经济会出现崩塌呢?
日本是一个喜欢赌国运的民族,当然这也与它自身的地缘环境有关。
90年前,日本为了自己的帝国梦想,赌上了全部身家。
但他们低估了中国人的抵抗意志,最终落得惨败收场。
这一战过后,意味着日本在之后的时间里,只能以配角的身份活跃在国际舞台上。
日本国内的那些帝国主义狂热者,自然很难接受这样的结局。
直到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才让这些人看到了重返世界之巅的希望。
战后日本的经济是如何实现腾飞的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文化上,日本和韩国一样都是中华文化圈衍生出的次生文明。
(中华文化圈)
受益于中华文化的影响,无论是日、韩、朝,甚至北越,都有着强大的内在凝聚力。
由此带来的是高效的组织动员能力,这个能力在国与国的竞争中,天然就带有巨大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二战之后,只有东亚的几个国家实现了工业化。
即使是面临全面封锁的朝鲜,也能在一片山地中成为美国的心腹之患。
从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开始,日本一直是中央王朝最虔诚的学生。
直到美国人轰开了日本的大门,让日本看到了新世界的曙光。
最后的狂欢
日本政府自然很清楚货币升值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但自从二战结束后,日本在事实上就成了美国的“殖民地”,自然没办法在政治上进行反抗。
既然反抗不了,那还是只能从经济上想办法。
(五国签署广场协议)
想来想去,日本人却想了个昏招。
在当时的日本政府看来,首先就是要拯救制造业,至少不能让产业崩盘。
那么,怎么做呢?
很简单,增加市场的流动性。
所以日本央行当即就将贷款利率从百分之五,一路下调到了百分之两点五,顺带还把银行的存款利率也同步下调了。
在日本政府看来,通过这样一番调整,一来可以方便企业进行融资,二来可以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进行消费和投资。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在明知外贸受阻,投资制造业十有八九要亏损的情况下,聪明的日本人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身家投进去呢?
存银行的利息又太低,这笔钱肯定是要取出来用的。
但取出来后,总不至于全部拿去消费吧,尤其对有钱的日本人来说,肯定还是要做投资的。
那么,投资什么呢?
很快全体日本人都有了共识:股票和楼市。
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日本人攒下了一笔庞大的财富。
(九十年代的东京)
当这笔财富全部涌入股票市场和楼市,其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
从那一年开始,日本的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大牛市。
有多牛呢?从1986年到1989年,日经指数从一万三一路狂飙到了三万九。
除了牛市外,日本的楼市也跟着突破了天际。
当时位于东京的银座4丁目的土地甚至被炒到了75万美元一平。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日元是美元。
这并不是孤立,当时东京的房价甚至足以买下整个美国。
那时的日本人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前文也提到了,日元对美元大幅升值,导致日本的产品卖不出去。
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同时也意味着日元的购买力大幅升值了。
资产一下子膨胀起来的日本人,不仅在国内买买买,同时也开启了环球购物之旅。
或许是被美国人压制得太久,日本人重点照顾的目标就是美国。
他们用金钱开道,告诉了美国人,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三菱买下洛克菲勒中心)
当然,这只是一句玩笑话。
不过,当时的日本人确实买了很多美国产业,和大量标志性的建筑。
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不难想象当时日本人的心态,尤其是普通年轻人的心态是什么样的了。
对于普通的日本人来说,如果只想着打工挣钱,那别说一辈子了,就算能转世十八次,也不可能买到一套房子。
所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这也是全日本人的共识。
有条件的,会拿出全部身价,或买股票或投资房地产,躺在家里就能轻松让自己的身家翻上好几番。
没条件的,也没关系,银行也会主动帮你申请贷款,不需要过多久,你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
如果你穿越到当时的日本,告诉他们股市和楼市的泡沫要破灭了,任你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日本人坚定的认为:房价只会涨,永远也不会跌!
当然,明眼人也有,至少当时的日本政府就很慌。
(日本楼市走势图)
谁都知道这是一个泡沫,但这个泡沫实在太大了,一旦戳破,必然万劫不复。
但不管也不行,所以日本政府开始悄悄的加息。
他们以为只要低调一点,小心一点,就不会有人在意。
但市场是最敏感的,尤其是那些先吃螃蟹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一场资本游戏。
于是,这些聪明人开始大量抛售股票和楼盘。
雪崩,开始了。
无数人的毕生积蓄,随着泡沫的破灭一起付之东流。
那时候的日本,每天都可以看到从天台上一跃而下的身影。
寒夜漫漫,凛冬将至
自此之后,日本的经济基本陷入了停滞。
从“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二十年”,再到如今“失去的三十年”。
日本还要失去多少个十年?
说实话,日本的未来并不容乐观。
(2023全球前七大经济体第一季度GDP)
根据IMF预测,今年日本的GDP约为42308亿美元,而德国的GDP约为44298亿美元。
这意味着时隔半个多世纪,德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和中国之后的第三大经济体。
德日两国都是传统的工业强国,并且在燃油车时代,都是全球的领跑者。
如今的日本汽车行业是绝对的支柱,占到国民经济的百分之四十以上。
一旦汽车行业出现重大变故,其带来的影响将超过泡沫破灭对日本带来的伤害。
但面对这场蕴含着能源革命与智能革命的大变局,日本的表现却和德国相反。
其国内最大的车企,始终抱着燃油车不放,对新技术充满排斥。
更可悲的是,日本人再次赌上国运,押宝氢能源汽车。
但在中、美两国默契选择发展电动车的当下,除非外星人降临地球,否则谁也救不了日本。
(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过日本)
它告诉我们,人性的贪念是无止境的。
房价该上涨吗?
有人说该,因为高房价能推动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
也有人说不该,因为高房价是在剥削老百姓,是在压榨年轻人的未来,遗祸无穷。
不同的角度,都能得出不同的答案。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