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网 |移动站| 招商名企 广告合作:13123*12312 全国服务热线:130*1234567 客服QQ:207179833
餐饮加盟
奶茶加盟 汉堡加盟 麻辣烫加盟 火锅加盟 甜品店加盟 咖啡加盟 串串香加盟 炸鸡店加盟 面包加盟 酸菜鱼加盟 鸡排加盟 烧烤加盟 糖水加盟 特色餐饮加盟 特色小吃加盟 铁板烧加盟 土豆粉加盟 新奇特餐饮 湘菜加盟 小吃加盟 小吃车加盟 小笼包加盟 小龙虾加盟 西餐加盟 西式快餐加盟 休闲食品加盟 鸭脖加盟 羊蝎子加盟 鸭血粉丝加盟 饮品加盟 鱼火锅加盟 早餐店加盟 中式快餐加盟 自助火锅加盟 石锅拌饭加盟 刨冰加盟 煲仔饭加盟 包子加盟 便当加盟 冰淇淋加盟 冰糖葫芦加盟 披萨加盟 茶餐厅加盟 茶馆加盟 炒货加盟 茶叶加盟 重庆小面加盟 酸奶加盟 贡茶加盟 大米加盟 蛋糕店加盟 刀削面加盟 豆浆加盟 饭团加盟 夫妻肺片加盟 干锅加盟 糕点加盟 锅盔加盟 韩国料理加盟 日本料理加盟 果汁加盟 肉蟹煲加盟 黄焖鸡米饭加盟 馄饨加盟 煎饼加盟 鸡公煲加盟 进口食品加盟 筋头巴脑加盟 烤鸡加盟 烤肉加盟 烤鸭加盟 烤鱼加盟 烤猪蹄加盟 快餐加盟 拉面加盟 凉茶加盟 凉皮加盟 零食加盟 卤菜加盟 麻辣香锅加盟 冒菜加盟 焖锅加盟 面馆加盟 面食加盟 调味品加盟 米线加盟 牛排加盟 牛肉饼加盟 牛肉面加盟 牛肉汤加盟 巧克力加盟 热干面加盟 热狗加盟 肉夹馍加盟 砂锅加盟 烧鹅仔加盟 石锅鱼加盟 寿司加盟 水饺加盟 熟食加盟 酸辣粉加盟
母婴加盟
儿童乐园 婴儿游泳馆 奶粉加盟 童车加盟 玩具加盟 母婴用品加盟 儿童摄影加盟 月嫂加盟
珠宝加盟
黄金首饰加盟 水晶加盟 玉器加盟 钻石加盟 银饰加盟 彩宝加盟 珍珠加盟
女性加盟
彩妆加盟 化妆品加盟 护肤品加盟 美容美发加盟 美甲加盟 美容院加盟 女性项目 手工皂加盟 卫生巾加盟
教育加盟
早教加盟 少儿英语培训加盟 幼儿园加盟 电脑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 作文培训 体育用品加盟 艺术培训 潜能培训 特长培训加盟 写作培训 学生用品加盟 机器人教育培训
饰品加盟
仿真花加盟 发饰加盟 工艺品加盟 家居饰品 精品饰品 民族饰品 女性饰品 情侣饰品 饰品店加盟 饰品加盟 十字绣加盟 手表加盟 眼镜加盟
家居加盟
床上用品 净水器加盟 家居装饰 窗帘加盟 整体厨房 衣柜加盟 橱柜加盟 卫浴加盟 电器加盟 家纺加盟 家具加盟 家居用品加盟 洁具加盟 节能灯加盟 空调加盟 楼梯加盟 墙纸加盟 热水器加盟 生活馆加盟 桶装水加盟 鞋柜加盟 led灯具加盟 装修加盟 布艺加盟 厨房电器 灯饰加盟 房产加盟 汗蒸房加盟
建材加盟
背景墙加盟 瓷砖加盟 吊顶加盟 地板加盟 门窗加盟 木门加盟 涂料加盟 砖厂加盟 集成墙板加盟
服装加盟
女装加盟 童装加盟 男装加盟 内衣加盟 运动服装 衬衣加盟 皮具加盟 箱包加盟 品牌服装 女包加盟 户外用品 家居服 裤业加盟 牛仔加盟 情侣装 亲子装 染衣加盟 少年装加盟 睡衣加盟 丝袜加盟 T桖加盟 休闲装 孕妇装 羽绒服加盟
汽车加盟
汽车美容 汽车维修 电动车加盟 洗车加盟 汽车4S店加盟 补胎液 节油器 汽车零部件 轮胎加盟 汽车导航 汽车用品加盟 汽车装饰 汽车项目 润滑油加盟 停车场系统 洗车器 汽车租赁连锁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南 > 百科知识 > 江歌被杀案:谁在“悲鸣”?深度复盘江歌遇害惨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36加盟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江歌被杀案:谁在“悲鸣”?深度复盘江歌遇害惨案
更新时间: 2025-03-12 15:53 作者: 36创业加盟网

江歌被杀案曾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深刻反思。这起悲剧发生于异国他乡,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此消逝,留下无尽伤痛。案件中,江歌为朋友伸出援手,却不幸遭遇残忍杀害。复盘整个案件,其中的诸多细节令人唏嘘不已。江歌的母亲多年来为女儿奔走讨公道,社会舆论也始终聚焦于此。这起案件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死与家庭的破碎,更反映出人性、友情、法律等多方面的问题。究竟谁在这起案件中发出“悲鳴”,背后又隐藏着怎样复杂的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二审开庭前,刘鑫在法院门口。 (胡贵云/图)

2022年2月16日上午,江歌民事案二审在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时,上诉人刘鑫(案发后改名刘暖曦)突然在法庭上大叫了一声,把双方律师、法官以及旁听人员吓了一跳。

江歌案包括刑事和民事两个案件。刑事案指的是江歌遇害案,该案于2017年底由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作出判决,凶犯陈世峰获刑20年。民事案即江歌母亲江秋莲在国内诉刘鑫的生命权纠纷。2022年1月10日,青岛市城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刘鑫被判赔偿江秋莲69.6万元。刘鑫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了上诉。

在关注此案的一位律师看来,江歌民事案所涉及的案件事实,主要来自江歌刑事案,刘鑫是否需要承担责任以及需要承担多大责任,也主要取决于她在刑事案中的所作所为。

与一审开庭时相反,一审出庭的江秋莲二审没有露面,而一审没有露面的刘鑫二审选择出庭,并在开庭前接受了数家媒体采访。这也是继2017年在视频节目《局面》中出镜后,刘鑫首次直面媒体。作为原告口中的“忘恩负义”者、公众眼中的“毒闺蜜”,她的一举一动备受瞩目。

刘鑫在法庭上大叫,与庭审涉及的一份证据有关。江歌遇害时,刘鑫曾两次拨打日本的110报警,报警系统录了音,并成为江歌遇害案的证据。在民事案中,原告从日方调取了卷宗材料,其中包括这两个报警录音。

不过,第一个报警录音并非原件,而是日方做过技术处理后的版本——第1分37秒处的声音,被“嘀”声遮盖掉了。有说法称,日本法庭遮蔽这个声音,是担心当庭播放会引起听众不适。

但是,这个被遮蔽的声音究竟是谁的,恰恰成为本案二审的重要争议点:江秋莲方认为,遮盖掉的声音是江歌遇害时发出的“惨叫”;而刘鑫方认为,是刘鑫发出的“尖叫”。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警方就报警录音制作的文字记录中,将这个遮盖掉的声音标注为日文“悲鳴”(“鳴”为汉字“鸣”的繁体),这个词既可以翻译为“惨叫”,也可以为“尖叫”。

当二审庭审涉及此细节时,刘鑫本人发言。

“我当时突然很想去解释。”庭审结束后,刘鑫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我想解释这个声音是我的,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我的那种绝望和无助感,真的(让我)陷入当时的情景里面去了,然后我就不自觉地喊出来了,就像我报警时那样……”

由于事发楼道没有监控视频,江歌遇害的具体经过一直充满争议。围绕江歌遇害案,至今已出现至少四个案情还原版本(详见相关报道《江歌遇害的四个版本》),其中,江秋莲代理律师黄乐平的版本,与刘鑫所陈述的版本可谓针锋相对。

南方周末记者结合公开的江歌遇害案庭审记录和判决书、江歌民事案一审庭审笔录和判决书、黄乐平记者座谈会录音等资料,对这两个版本加以还原,以期复盘江歌案关键的几分钟。

二审开庭前后,南方周末记者分别采访了刘鑫及其代理律师胡贵云。南方周末记者亦曾联系江秋莲,其表示不想就案件细节“打泥巴战”,没有接受采访。一审期间曾召开记者座谈会的黄乐平也表示,二审宣判前不再接受采访。

203住户证词:听到江歌叫了一声

事发当晚的监控视频显示,2016年11月3日0点5分,刘鑫走出电车(地铁)东中野站检票口,前往A3出口与江歌会合,两人一同向合租的大内公寓方向走去。0点12分,两人的身影出现在离大内公寓210米处的监控摄像头中。

据黄乐平推算,江歌与刘鑫于0点15分左右到了公寓栅栏门门口。

半个多小时之前,刘鑫前男友陈世峰来到公寓二楼与三楼间的楼梯上。根据东京地方法院庭审(以下简称“日本法庭”)查明的事实,陈当时戴着口罩、穿着一双红色的鞋子,随身携带了一瓶威士忌酒、一把刀刃长9.3厘米的水果刀和一套用来替换的衣服,“事先埋伏,伺机行凶”。

0点16分,刘鑫拨打了第一个报警电话。

0点22分,刘鑫拨打了第二个报警电话。

案卷显示,日本警方推断陈世峰的作案时间是在0点16分前后,但具体时间未确定。

公寓203住户Tan(原笔录如此)的证言称,在出事夜晚,门外过道突然传来“bata bata”的脚步声,脚步声很多,他认为不是一个人的脚步声,而是2人以上的脚步声。紧接着,他听到过道传来听上去像是江歌的叫声,他形容那是一个像“猫被勒住脖子的声音”。

Tan随后开门查看,正好看到倒在201室门口的江歌,以及蹲在江歌身边的陈世峰,并与其对视两三秒,他误以为陈世峰在照顾醉酒的江歌,随后关上了门。紧接着,Tan听到一个人快速远去的脚步声。

与其同居的Nan担心江歌是不是一直倒在门口,便再次开门,结果看到江歌家门上有血,“跟她说话也没反应”,意识到江歌已经被害。

根据Tan的证言,整个案发过程,他只听到江歌叫了这一声。

Tan的证言与法医的证词相互印证。按法医的说法,陈世峰捅江歌脖子的数刀当中,有一刀是致命的。法医判断,这一刀刺出后,江歌至多在几秒钟内就会失去意识,基本不可能再发出叫声。

江歌的手上有多处伤口,法医认为这是她在受到致命伤之前,躲闪刀口形成的防卫伤。

此外,警方的现场勘察照片表明,刘鑫和江歌的伞都挂在了201室门外的煤气表上,刘鑫的伞挂在里侧,江歌的在外侧,且江歌的伞是用伞绳挂在煤气表凸起的螺帽上。江歌打包的饭菜和馄饨掉在地上。

在江歌民事案中,原被告双方对于203住户的证词和上述客观证据基本都无疑议。

江歌母亲与刘鑫生命权纠纷案在青岛中院二审开庭,2022年2月16日下午2时许,法院门口围满了记者。 (视觉中国/图)

日本判决书:案发时刘鑫与陈世峰未碰面

案发五年多后,二审开庭前一天,刘鑫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再次讲述她在那个夜晚的经历。

按刘鑫的说法,那晚下着雨,她和江歌各撑一把伞,并排走到楼下。然后她一个人先上了楼。

刘鑫说,她那天打工时来了例假,弄脏了裤子,所以着急回家换裤子。她在回家的路上就已告诉江歌,自己先用洗手间。江歌同意,并且说自己还要看一下信箱(位于一楼和二楼之间)。

例假细节曾在网上遭到质疑。微信聊天记录显示,刘鑫曾在10月5日告诉江歌来了例假,与事发当日相隔约一个月。

刘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她直接开门进屋,门有自动闭合器,随后就自动关上。此后到警察到来之前,她都没有看到陈世峰。

质疑者认为,刘鑫从一开始就对日本警察说了谎——她在案发时看到了陈世峰,却故意称没看到。据《界面》新闻报道,江秋莲的前日本代理律师大江洋平称,根据卷宗,刘鑫在门口见到陈世峰了才进去,认为刘鑫知道伤害江歌的人是陈世峰。

然而,日本判决书中确认,案发前刘鑫先于江歌进屋,陈世峰与刘鑫“未碰面”。

在胡贵云看来,日本判决书认定刘鑫与陈世峰在楼道里未碰面,是江歌案的一个重要事实,这导致刘鑫进屋后,完全不知道外面的人是谁。

按胡贵云的说法,正是因为在案发时没有看到陈世峰,刘鑫无法直接指认陈世峰是杀人凶手,导致警方证据不足,不能在第一时间控制陈。后来是在刘鑫提供了陈威胁她的微信聊天记录之后,警方才以恐吓罪逮捕了陈,后者最终承认罪行。

基于对刘鑫证词的不认可,在一审代理词中,黄乐平认为,“江歌与刘鑫同时上楼的,刘鑫走在前面,江歌紧随其后”。

黄乐平的依据,是203住户的证词——后者听到的是“2人以上的脚步声”。

在上述代理词中,黄乐平回避了陈世峰与刘鑫在楼道内是否碰面的问题,称刘鑫是“事先察觉”到陈世峰埋伏在三楼。至于如何“事先察觉”到的,代理词作了这样的解释:“……陈世峰通过微信向刘鑫发送了带有威胁内容的语音(原文如此,实际该条语音系陈世峰向刘鑫求复合,并无威胁内容),刘鑫在第一时间听完语音后就做了回复,并通过语音中的电车背景声已经判断出陈世峰到达了江歌家附近。”

然而刘鑫对此说完全不认可:“如果我都知道他潜伏在我们家门口了,我还会回家吗?”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日本是一个电车非常发达的国家,在任何一个车站都有电车的声音,(我)怎么就能判断出那就是江歌家旁边电车的声音呢?”

两人如何进屋,双方各执一词

按刘鑫(作为检方证人)在日本法庭上所说,当她进入房间,正准备换裤子时,突然听到门外有女生“啊”的一声尖叫,“我瞬间意识到江歌还没有进门,我觉得是她的声音。”刘鑫说,“那个声音很尖,很短促,感觉就像叫到一半被人打断一样。”

刘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听到叫声之后,她本能地想出去看看江歌是不是出事了——受伤、滑倒或其他情况。结果门开了约二十厘米,仅仅能勉强看到门外的煤气表,“门‘哐’地就反推回来了”。

按她的说法,门被一个“非常大的力量”推了回来,“我当时懵了,第一反应就是喊‘三叔’(刘鑫对江歌的昵称)怎么了?在外面干什么?”刘鑫说,“然后我看猫眼,完全看不清楚,只能看到走廊一点点黄光。”

刘鑫说,日本警方后来曾告诉她,猫眼被人为做了手脚,但因没有找到指纹,无法确认是谁干的。刘鑫相信是陈世峰干的。

在胡贵云看来,在刘鑫报警之前,江歌可能已经遇害。据警方现场勘查信息,大内公寓2楼的过道宽度仅96厘米,近端的煤气表距离门仅62厘米,煤气表本身探出墙壁约15厘米。胡贵云推测,江歌被陈世峰捅刺之后,倒下的身体正好卡在煤气表与门的狭窄空间,导致屋内的刘鑫无法推开门。二审庭审时,胡贵云用1:1的模型对此观点做了模拟演示。

(梁淑怡/图)

黄乐平所还原的案情与刘鑫的说法完全不同。按其代理词中所写,两人一起走到二楼后,“事先察觉”到陈世峰的刘鑫“迅速走在江歌前面并跑向201室,用钥匙打开门进入室内。紧随其后的江歌并不清楚存在的危险,也跟着刘鑫跑向201。江歌很从容地把伞挂在了门口的水表(应为煤气表)上”。

在一审宣判后召开的记者座谈会上,黄乐平说,江歌能挂伞表明,其当时对于危险是完全不了解的。“如果知道后面有危险的话,伞很难往上扣下去的。”

胡贵云认为,刘鑫也把伞挂在煤气表上的事实,恰恰也可以证明她同样也没有看到陈世峰,所以像往常一样,先把伞挂在煤气表上,再拿钥匙开门。

黄乐平代理词中接着写:“正当江歌一只脚踏入室内正要往里走的时候,却被先行进入室内的刘鑫一把推出,随即刘鑫就反锁了201室的大门。”

胡贵云认为,上述情况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201室的房门是往外开的,如果江歌一只脚已踏入室内,刘鑫把她推出去的话,门只会开得更大,那样陈世峰反而更方便冲进屋里,就算她要锁门,也是把江歌拉进屋再锁才合理。

一审判决书中没有认定刘鑫将江歌推出门外,但认定刘鑫“把门锁闭”。

“把门锁了,你不要骂(闹)了”

按黄乐平代理词中所写,刘鑫把江歌推出并锁门之后,持刀冲向刘鑫的陈世峰急于进门狂按门铃并对刘鑫破口大骂,被待在室内的刘鑫怼了一句“(我)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

“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这句话,最早是以文字而非录音的形式见诸公众的。它出现在日本警方制作的报警记录中,是报警电话记录刘鑫说的第一句话,其说的是中文。

按刘鑫对南方周末记者的解释,她因为发现门打不开,江歌不回应她,从猫眼里也看不到外面情况,就打110报警。她一边打电话,一边冲门外喊,喊的原话是“怎么把门锁了,你不要闹了”,她称误以为江歌在门外把门锁了,跟她开玩笑。

按刘鑫的说法,日本警方翻译把“闹”错听成了“骂”,“怎么”是在110接通之前说的,又恰好没录进去。

“骂”与“闹”一字之差,在江歌民事案中却被认为非常重要——如果是“骂”,表明刘鑫这句话指向的是陈世峰,因为江歌不会骂刘鑫,意味着刘鑫知道门外的人是陈世峰;如果是“闹”,那么刘鑫的解释或可以成立。

根据澎湃新闻记者整理的江歌被害案庭审记录,围绕“锁门”问题以及“骂”与“闹”,日本法庭曾对刘鑫进行了详细询问。以下是相关记录(有删减):

检方询问:

检方:刚才的声音(当庭播放的第一份报警录音中的第一句话)听清楚了吗?

刘:嗯。

检方:这句话是你说的吗?

刘:是的。

检方:当时你说的是什么?

刘:我说的是“怎么把门锁了,你不要闹了”。因为中文说“怎么”说得很快的话,那个“么”就会很轻,听不太到。

(检察官让刘鑫把这句话写下来,随后出示报警记录的文字版)

检方:您写的开头两个字“怎么”在报警记录里没有,您记得自己说过吗?

刘:是的。

检方:您觉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刘:因为我拨打110后,不停地在喊,只不过刚好我在说这句话的时候,电话接通了。

陪审员询问:

陪:您说您当时说的是“怎么把门锁了,不要闹了”,那既然您觉得是“闹”,为什么您要报警?

刘:我感觉到有危险,但不确定。

陪:您有没有确认外面在“闹”?

刘:无法确认。外面没有任何回应。

陪:那么,您认为是谁在“闹”呢?

刘:我想过很多的情况,我一开始想到是江歌在闹,但如果是江歌,不会一直不出声,我就想,要么是闹,要么是出事了。

陪:所以你也不清楚、也没确认,只是感觉到有威胁,所以报警了吗?

刘:是的。因为我也很害怕,觉得打110是最好的办法。

法官询问:

法:警察来了,你开门是什么状态?

刘:我记忆中是拧了一下把手就开了,是往外推开的。

法:江歌家的门,如果里面锁了,是一拧把手就可以打开吗?

刘:如果里面上锁了的话,需要去拧一个小锁,才能拧开那个把手。

法:警察来了,您记忆中没有开过那个小锁,是吗?

刘:是的。

陈世峰辩护律师询问:

辩:报警记录有记载,警察问你“门锁了吗?”,你回答“是”,您的意思是门上了锁吗?

刘:不是上了锁的意思。我说的是——当时我的大脑是混乱的。

辩:接下来警察说锁着就没事,你为什么不回答呢?

刘:我当时在恐惧中,不停地在吼,我说的话都是无意识吼出来的话。

根据案卷资料,2016年12月7日,刘鑫曾在东京地方检察院对这句话作了订正。订正结果显示,“骂”字改为“闹”字,但“把门锁了”之前没有增加“怎么”。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当年报道日本庭审时,有多家媒体认为刘鑫说的是“不要骂了”。凤凰卫视一名记者在当年做的视频报道中这样说:……我非常集中(精力)地听,我听到的仍然是‘把门锁了,不要骂了’……”

此后,围绕着刘鑫说的是“不要骂了”还是“不要闹了”,网上争论了四年多。

在青岛市城阳区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中,认定为刘鑫说的是“不要闹了”。

当地时间2017年12月20日,日本东京,江歌案宣判,众多媒体第一时间直播和报道。 (视觉中国/图)

两次报警之间

对于刘鑫在日本法庭上就锁门问题所做的说明,黄乐平认为不成立。在一审庭审中,黄乐平称刘鑫在日本法庭上的说法是“欺负日本人不懂中文”,而“所有的中国人都能听懂这句话什么意思,说的‘我把门锁了,你不要骂了’。”

关于刘鑫锁门,黄乐平向法庭提供了两份证据,除了第一个报警录音之外,还有一份是陈世峰的证言。黄乐平认为,在江歌民事案中,陈世峰“作为第三人的证人证言是完全可信的”。

胡贵云当庭反驳说,陈世峰还说刀是刘鑫给他的,如果真是这样,日本刑事法庭可以判刘鑫的罪。

与第一个报警录音中“自认”锁门不同,在第二个报警录音中,刘鑫表示是江歌把门锁上了。黄乐平认为,刘鑫在第二个报警录音中说谎了,原因是在打完第一个报警电话之后,刘鑫曾打电话给同事咨询自己的法律责任,之后才打了第二个报警电话,并改变了说辞。

为了佐证观点,黄乐平向法庭提供了2018年刘鑫与网友“冷眼萌叔”的一份对话录音。在这份录音中,刘鑫提到,在打完第一个报警电话之后,她曾给一位自己打工的拉面店同事打了电话,问过对方自己“会不会犯法”。

“24岁的小姑娘这个时候不是想到怎么救我的好朋友,而是想着跟打工店老板(应为同事)寻求我是不是犯法了。如果在江歌遇害中她心里没有鬼,她没有过错,她为什么担心犯法?”黄乐平在一审庭审中这样说。

对于黄乐平质疑自己为脱罪才打第二个报警电话,刘鑫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打第二个报警电话之前,她心里很矛盾,想过很多,也担心过会不会是报假警,但最重要的,她是想快点让警察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黄乐平制作的用以还原案情的13分钟视频中,用了一段“冷眼萌叔”与刘鑫的对话录音内容,用来说明刘鑫在打第二个报警时说了谎。

南方周末记者仔细听完刘鑫与冷眼萌叔的原版通话录音,发现13分钟视频所用相关内容经过剪切。刘鑫在原版录音中所表达的,有在不知道此前门外状况的情况下,担心“报假警”才咨询同事的意思。但13分钟视频中,有关“报假警”以及刘鑫所说的不知道门外情况的内容被剪掉,然后与“我会不会犯法”拼接在一起,指向刘鑫是为逃避锁门的责任才咨询同事。

早在2021年4月15日,江歌民事案一审开完庭后,黄乐平就召开过记者座谈会,并给在场记者讲解了13分钟视频。按他的说法,这个片子“每个画面都是有证据支持的”“不是我们制造的谎言,不是我们虚构的文学作品”。一审宣判后的记者座谈会上,他再次提到13分钟视频时,说做这个片子“最难的不是剪辑的技术,是如何在现有的证据的基础之上,把它还原成一个完整的事实,而不出现大家可以看到的‘硬伤’。”

争议“悲鳴”

根据黄乐平代理词,在被刘鑫“怼”过之后,陈世峰便“彻底失控,遂将所有的仇恨转向了江歌并开始杀人,对江歌连续捅了11刀,致使江歌倒在了血泊中……在刘鑫第一次报警的1分37秒时,江歌发出了巨大的惨叫声,大内公寓203住户的目击证人(与江歌同层)在听到江歌的惨叫声后开门查看,发现江歌已经倒在了地上……”

1分37秒处的“惨叫声”意味着,刘鑫作证内容与黄乐平所还原的案情发生了严重冲突。

结合法医证词和203住户的证言,江歌在被害过程中只叫了一声。如果按刘鑫向日本警方和法庭所陈述的,江歌的叫声在她在打110报警之前;如果按黄乐平所还原的案情,江歌的叫声是在刘鑫打第一个报警电话的第1分37秒。

两个叫声不可能都存在。

值得一提的,1分37秒处的声音到底是江歌的还是刘鑫的,看起来都有依据。

在一审判决后召开的记者座谈会上,黄乐平提到,在刘鑫的第一份报警录音中,在“嘀”声之后,刘鑫报警说“姐姐倒下了,快点”,用来印证“嘀”声就是江歌的惨叫声。

日本警方根据报警录音制作的文字记录共有三栏,分别是“报警人”(刘鑫)、110报警受理台(警方接线员)、其他声音等。1分37秒处的这个“悲鳴”音被列入“其他声音等”。有支持江秋莲方的网民据此认为,这表明这个不是刘鑫发出的,而是江歌发出的。

然而有刘鑫的支持者认为,“悲鳴”音被列入“其他声音等”,不代表就是江歌的惨叫声,也可能是刘鑫或邻居的尖叫声,只不过因为它不是刘鑫与警方接线员的正常通话内容,才列入“其他声音等”。

在日本庭审中,陈世峰的律师主张,1分37秒处的“悲鳴”音是江歌的惨叫声。据凤凰网报道,陈的律师在法庭上问陈,江歌为什么会在1分37秒惨叫一声,陈世峰回答说,他感觉可能是刀要刺入江歌的时候,或者是江歌当时感觉刀要刺入她身体的时候,发出了这声惨叫。

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整理的庭审记录,在刘鑫以证人身份出庭时,检方曾这样问她:报警录音里,还有门铃声、惨叫声,您都没听到吗?刘鑫回答说没听到。有网民据此认为,检方也认可报警录音中有惨叫声,而且,检方不可能问刘鑫听没听到自己的声音,说明检方认为惨叫声是江歌的。

一审判决书显示,城阳区法院将1分37秒处的声音认定为江歌的“惨叫”声:“……随后录音中出现了女性(注:指江歌)的惨叫声……”不过,由于原告和被告均没有向法庭提供未消音版的报警录音,城阳区法院是如何认定的,一审判决书中没有交代。

二审开庭前,刘鑫曾向法院提出申请,让一位无锡的韩姓女士出庭作证,但未被允许。开庭结束后,韩女士召开了记者座谈会,并向与会记者公布她打算作证的内容。其中的一项是:2018年1月19日,当时作为江秋莲支持者的韩女士,曾与江在无锡一家酒店见面,她听到江说,案发后曾去日本警察局听报警录音,反反复复听了多遍,但就是没听到江歌的声音,认为是江歌的在天之灵不想让她听到。

与韩女士同时在场的还有上海的李先生,其也向二审法院出具了类似内容的证言。

韩女士如今成为刘鑫的支持者。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因为其本人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所以对江女士所叙述的这个细节印象深刻。后来她无意中在讨论案情的时候提及这件事,这被江歌母亲的支持者认为是“凭空捏造”。

韩女士确信,江秋莲当时所说的报警录音指的是未消音版。在她看来,作为江歌的亲生母亲,江秋莲不可能听不出女儿的声音。

南方周末记者就韩女士所证明事项打电话向江秋莲求证,江沉默数秒钟后,反问南方周末记者“这个事情很关键吗”,之后表示“没有必要回答”,在记者追问下,她称“没有”此事。

2022年1月10日,江秋莲诉刘鑫纠纷案在青岛市城阳区法院宣判,图中间为江歌母亲江秋莲。 (视觉中国/图)

首次公开的报警录音

二审开庭结束后4天,网上出现了刘鑫支持者发布的两段报警录音。这也是江歌案发生五年多来,报警录音首次被完整公之于众。

在第一段录音中,刘鑫显得十分慌乱,她呼吸急促,讲话磕磕巴巴,多次带着哭腔请求警方快点到来,但却很难讲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之后,刘鑫对接线员说“请救命”,并花了四十多秒时间报地址。此时,报警录音中传出门铃声,接线员问刘鑫:“你房间是锁着的吗?”刘鑫结巴着说:“一直打不开。”接线员又问:“大门是锁着的吗?”刘鑫说“是”,但随后又说“(我)进来了,但是姐姐……”接线员随后说:“锁着的话就没事。”

当通话录音快到1分37秒时,刘鑫突然提高声调说“啊——拜托了”,随后便是那个长达两秒的“嘀”声,电话另一头的接线员再次建议刘鑫冷静,之后又问她地址。刘鑫一边报地址,一边带着哭腔大喊:姐姐,危险!

之后,接线员问刘鑫按门铃的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刘鑫说“可能是男的”,又表示“看不到”。之后,接线员数次问刘鑫是不是她认识的人,刘鑫答非所问,却两次说“姐姐倒下了,快点”。

有网友认为,刘鑫说“姐姐倒下了,快点”,说明她当时清楚地知道门外发生了什么。

在日本法庭上,法官曾就这句话向刘鑫发问:您打110时,说“姐姐倒下了,快点”,您现在想不起来了吗?

刘鑫答:我想不起来,当时只是想找一种办法让警察快点来。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刘鑫说,自己事后听报警录音,发现当时在慌乱状态下,一些话说得毫无头绪、毫无逻辑,有些内容是真实的,有些则是她猜的或想象的。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第一段报警录音中,刘鑫曾被接线员数次问及是否认识门外的人,录音附带的文字说明称,刘鑫当时没有听懂“认识”这个词,因此反问了接线员一句:“认识?”江秋莲方提交的报警记录中文版里,刘鑫说的是陈述句“认识”。不过,随后的对话内容两个版本一致——接线员追问刘鑫:就是说,是你见过的人,还是完全不认识的人?刘鑫回答:不是,现在我在门内从这个孔(猫眼)看不清楚的。

在第二个报警录音中,刘鑫显得镇定了一点,但仍语速很快,不时带有哭腔。其中在第1分30秒至第1分50秒期间,刘鑫再次说“姐姐危险”,接线员问她“怎么危险了”,刘鑫回答:姐姐的声音,姐姐在外面发出奇怪的声音……20秒后,她再次主动提起这个声音:“刚才一起回来,我进了屋的时候姐姐突然发出很大的声音,不知为什么就关上了门,但是,后面状况就不清楚了……”

刘鑫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她在第二次报警录音中说的“姐姐在外面发出奇怪的声音”和“姐姐突然发出很大的声音”,指的就是自己进屋后、报警前听到的江歌那声“啊”。

二审开庭时,刘鑫说,在法庭上喊出那个声音时,连自己都被吓到了:“我就说我喊这一声,是希望当报警录音未消音版公布于世的时候,大家(能)有所判断。”

(梁淑怡/图)

(这是“回声”系列第二篇报道:寻访信息碎片遮蔽的人物故事,重回真相尚未分明的事件现场。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穿透浮光掠影,聆听新闻回声。欢迎提供线索:nfzmshb@126.com)

南方周末记者 柴会群 南方周末实习生 郭晖 王梦丹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姓名:
*电话:
QQ/Email:
投资金额:
加盟地区:
留言:

*为必填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快捷留言

  • 想要加盟煲饭堂,请尽快联系
  • 煲饭堂加盟流程怎样的?
  • 煲饭堂加盟费是多少钱?
  • 煲饭堂有哪些扶持政策?
  • 煲饭堂能实地考察吗?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