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鼎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出生于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复杂的历史洪流中留下了独特印记。蒋鼎文在军事领域有着重要表现,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早年,他凭借自身军事才能逐步崭露头角,参与了诸多重大战役。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历史进程中,蒋鼎文都扮演了一定角色。他在军事指挥、战略决策等方面展现出了相应能力,其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军事斗争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然而,对于蒋鼎文的评价也是多面的,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寻他丰富且充满争议的一生。
蒋鼎文,字铭三,浙江诸暨人。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国民党军队内部,他不仅被称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而且还是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军阀混战中以“飞将军”名震一时。早年毕业于浙江陆军讲武堂。曾参加讨伐陈炯明、北伐战争、蒋桂战争、蒋冯阎战争,第三、第五次“围剿”,并参与过镇压“福建事变”。抗日战争期间,历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西安行营主任和第十、第一战区司令长官。1944年,因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
1949年3月去台湾,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1974年1月2日,病卒于台北。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1915年去广东,供职于援闽浙军总司令部。1917年,护法战争开始,蒋鼎文前往广州,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队伍行列。
1921年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参谋部中校副官,第二年升任上校参谋,年仅27岁。
1922年任北伐军滇黔赣军第一路司令部参谋。
1923年3月任大元帅大本营兵站总监部上校参谋。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蒋鼎文毅然丢开兵站肥缺,连降四级,出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旋任上尉军事教官。他有早起习惯,多被校长蒋介石所遇,留下良好印象。一日,军校野外演习,蒋鼎文任连指挥,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加伦将军(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元帅)观操。加伦即席发问,蒋鼎文对答如流。加伦对蒋介石说:“此人可重用。”由此,益受蒋介石器重。10月教导第1团副营长兼第二连连长,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
1925年2月,参加第一次东征陈炯明,作战勇敢,升任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5团团长。蒋鼎文做中下级军官时,执行命令坚决、应对灵敏周到,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将军也称赞。蒋介石对其颇信任,中山舰事件中担负收缴工人武装枪械和扣押苏联顾问、中共人员的就是他第5团。10月第二次东征时留守广州。
北伐时期
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10月攻克武昌后,任收编委员会委员。
1927年1月升任总司令部直属伤兵团少将团长;4月攻克南京后,任南京警备团团长;8月任浙东警备司令兼宁波市公安局局长;10月26日任第1军第1师师长,当时国民革命军渡江追击孙传芳部在凤阳受挫,北上各军受张宗昌、孙传芳联军压迫,接连后撤,形势危急。蒋鼎文率第1师夜渡明光猛扑凤阳,吸引敌军注意后突率主力脱离,转而攻下蚌埠,稳定了全盘战线,这是蒋鼎文在军事上最出色的一战。何应钦特准保荐立功官兵。
1928年1月,蒋任第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职,1928年参加第二期北伐,同年7月25日因北伐完成,各军缩编,第一集团军缩编为13个师,他任第9师师长。
1929年3月率部参加蒋桂战争,战争结束后任第2军中将军长,后又参加了讨伐石友三、讨伐唐生智的战役。
中原大战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后,蒋鼎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被称为"飞将军",颇受蒋介石赞赏,成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作为一个军、师长级的指挥官,蒋鼎文比起同时期其他人来,擅长机动战,精熟于部队敌前运动和编组,攻击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相当出色。
围剿红军
1931年7月,任第4军团总指挥、率第九师、第五十二师,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围剿”。(红军第三次反“围剿”)蒋部先后在老营盘、方石岭等地被红军击溃。
1932年1月日军进攻上海,蒋鼎文率两部增援十九路军,停战后,担任上海守卫。6月任津浦路南段警备司令。同年冬兼任川湘鄂赣皖苏浙七省水警总局局长。
1933年春兼任武汉编练处处长,9月参加第五次围剿,任五省剿匪军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二路军总指挥。
1933年11月,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19路军将领,反对内战,抗日反蒋,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蒋介石急命蒋鼎文率10个师进入福建,大举围攻19路军。蒋鼎文不遗余力,军事政治手段并举,只用不到1个月时间,就占据福建全境,搞垮了福建人民政府。事成之后,蒋介石派他担任“剿匪”总司令,继续对中央红军进行第5次“围剿”。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蒋鼎文部继续在福建“围剿”留在南方的红军游击队。
1934年,任驻闽绥靖主任。
1935年2月,中共著名领袖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蒋部第36师逮捕。蒋鼎文奉蒋介石旨意,令36师师长宋希濂于6月18日将瞿秋白杀害。
1935年4月1日,蒋鼎文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成为蒋的五虎上将之一。11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1]
西安事变
1936年7月任国防会议委员,1936年12月初,他被蒋介石召至西安委任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指挥,再次派往内战前线与红军作战。但在12月12日“西安事变”中被张学良、杨虎城扣留。12月17日受张学良所托向南京国民政府传递信息,并陪同宋子文、宋美龄赴西安谈判。12月25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途中在洛阳停留,刚下飞机,蒋介石立即要求张学良放回蒋鼎文、陈诚、陈调元、卫立煌四员大将。27日,蒋鼎文等被释放回南京。蒋鼎文在西安事变中,为蒋介石的安全奔走于西安、南京之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表现了对蒋介石的一片忠心。[2]
抗日时期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抗战爆发后,10月4日任第4集团军总司令、防卫福建,11月17日特派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
1938年6月任陕西省政府主席兼中国国民党陕西省党部主任委员、陕西省保安司令,11月因胡宗南资历不够,特命兼任第三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以胡宗南为副掌握实权。
1939年2月任第十战区司令长官。
1941年5月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办公厅主任。
蒋鼎文主政西北期间,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他深知蒋介石对下属“只准腐化,不准恶化”的政策,徇私枉法,贪污成性,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蒋鼎文通过贪污受贿、投机经商所聚敛的私产,数额巨大。
1941年卫立煌任司令长官的第1战区黄河北岸中条山失守后,黄河防务受到威胁,卫立煌被免职,蒋鼎文被调往洛阳继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司令,指挥第1战区军队与日军作战。
1944年4月,日军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参加会战的兵力超过40万,三四倍于敌人。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里,蒋鼎文失地千里,38座城池被敌攻陷,损兵20多万。中原战败,全国震动,舆论哗然。7月初,交割了司令长官职务的蒋鼎文回重庆,引咎辞职,任军事参议院参议。从此,蒋鼎文一蹶不振,基本上脱离了军政界。他自认为这次失败是“治军从政40年来最大挫折”。
1924年5月黄埔军校成立。蒋鼎文甘愿去黄埔军校屈就第一期学生队中尉区队长。从上校至中尉,军衔连降4级。
在黄埔军校里,蒋鼎文有早起的习惯,经常被也常常早起的校长蒋介石碰到,给蒋留下了好印象。1924年秋,军校举行野外演习,蒋鼎文任连指挥官,蒋介石和苏联顾问加仑亲临现场。加仑当场向蒋鼎文提问战术上的几个动作,蒋一一对答如流。
加仑当即就对蒋介石说:“此人可重用!”如是,蒋介石对蒋鼎文的印象又加深了一步。
1925年2月,蒋鼎文参加第一次东征。因作战勇敢,升任营长后,又很快晋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5团团长。中山舰事件中,他担负收缴工人武装枪械和扣押苏联顾问、中共人员之事,是蒋介石的忠实帮凶。
此后,蒋鼎文官运亨通,至1929年,短短几年时间,就由少校营长连升数级,一直升到中将军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已是第二军中将军长的蒋鼎文,与冯玉祥军队作战。他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快如闪电,被称为“飞将军”。蒋鼎文也因之成为了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同年10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军战败,大战结束。
中原大战胜利后,蒋鼎文与第一军军长顾祝同、第九军军长上官云相会师郑州,为庆贺胜利,竟豪赌起来。想不到一夜之间,蒋鼎文军长竟输光了第二军3个月的薪饷。
第二天,是全军军饷发放日,可蒋鼎文两手空空,一筹莫展。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去见蒋介石。蒋介石听后大怒,立即命他向顾祝同、上官云相等讨回输款。但顾推说,赢的钱已犒赏他的官兵了。蒋介石在气怒之余,只得给蒋鼎文一张5万元的支票。蒋鼎文自然感激不尽。
据说,蒋鼎文的父亲就嗜赌如命,把个不小的家业赌个精光,看来赌博也是有遗传的。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赌徒比常人更有忍、等、狠的精神,蒋鼎文就是这样的人。
1931年8月,蒋鼎文任国民党第四军团总指挥,率第九师、第五十二师,进入江西,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后被红军击溃。
1933年11月,蒋介石急命蒋鼎文率10个师进入福建,大举围攻十九路军。蒋鼎文不遗余力,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就占据了福建全境。其间,他在与随从一起游鼓浪屿时,还十分豪气地赋七言绝句一首:“劫灰重拔忆朱明,浪鼓潮音警枕醒。四顾茫茫天水碧,神州生气恃风霆。”
1935年4月1日,蒋鼎文被国民政府授予陆军二级上将军衔。
12月12日 “西安事变”发生。尚未离开西安的蒋鼎文,与张学良私交甚好。在西安事变中,他为蒋介石的安全奔走于西安、南京之间,“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表现了对蒋介石的一片忠心。同时,他也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事变后,蒋介石对他更为器重。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蒋鼎文被任命为西安行营主任兼第十战区司令长官。1938年4月,原中共重要领导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张国焘借清明节祭祀黄帝陵之机,投奔蒋鼎文。蒋鼎文接受了张的要求,当即让张乘坐自己的汽车返回西安。
蒋鼎文主政西北期间,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另外,他还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当时,他已有一妻两妾,仍然强占了西安京剧名角粉牡丹。
1941年,蒋鼎文被调往洛阳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冀察战区司令,指挥第一战区中国军队与日军作战。1944年4月,日寇发动了豫湘桂战役,号称“世纪大远征”。
但蒋鼎文耽于宴乐,准备不足。国民党军参加会战的兵力超过40万,三四倍于敌人,却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失地千里,损兵20多万。
是年7月,蒋鼎文引咎辞职,后任国民党军事参议会参议的闲职。
抗战胜利后,蒋鼎文于1945年冬迁居上海,弃官从商。他凭着贪来的巨额赃款办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其间,他携家旅美游欧,真是风光无限。
弃官从商
1945年5月选任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同年赴上海,弃官经商。先后在南京、上海开办宏业砖瓦厂、轮船公司。又让蔡文媛到美国经营橡胶园,派其胞弟蒋鼎武在香港开办振华公司。
1947年1月至10月,他携家眷旅居美国,后又游历欧洲10国。1948年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并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
晚年生活
1949年7月,国民党政权濒临灭亡前夕,蒋鼎文一度被重新启用,出任国防部东南区点验整编委员会上将主任委员,负责点验整编撤退到福建的国民党军队,使其能继续同人民解放军作战。8月,人民解放军攻占福州后,蒋鼎文眼见大势已去,逃到台湾。到台后,他正式以陆军二级上将阶退役,退役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委员。在台期间,蒋鼎文联络乡亲成立诸暨同乡会,任会长。他还捐款设立文教基金,为诸暨同胞所作贡献良多。
蒋鼎文平生参与的两件大事影响了中国历史,即中山舰事件和西安事变。特别是西安事变,蒋鼎文为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1936年12月12日,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西北军领袖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并在西安城内拘禁扣押了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等10余人。此后,蒋鼎文在这陡然发生的重大事变中,全程参与,并充当信使这一重要角色,成为“西安事变”的重要人物之一,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贡献。
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国民党在南京紧急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联席会议。南京政府中,何应钦等人极力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调动“中央军”和飞机准备进攻西安。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一派,为保全蒋介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12月17日,张学良让蒋鼎文带着蒋介石给宋美龄和何应钦的信函,从西安飞往南京,向南京国民政府传递信息。蒋鼎文除了报告西安的情况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委座已下达停战手令,张学良也有强烈的示和举动。我们对此不能漠视,而应据此调整原有的计划和安排,因为事情发生了变化。”
人物作品《日光岩铭》
在鼓浪屿众多的名人题刻中,蒋鼎文的《日光岩铭》尤为引人注目,“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磊,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天围古屿作汤池,风鼓浪声助奏凯,天柱不倾海不飞,我铭其崖视亿载……”
1933年11月,国民党19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蒋介石命蒋鼎文率15万大军镇压,蔡廷锴兵败流亡海外。蒋鼎文志得意满,在游鼓浪屿时,写了这首《日光岩铭》。借描写日光岩雄伟壮阔的景色,把自己视为栋梁之才,铭语文采飞扬,楷书工整有力,堪称鼓浪屿石刻中的精品。他同时在日光岩留下的题刻,还有以《鼓浪屿》为题的七言绝句:“劫灰重拔忆朱明,浪鼓潮音警枕醒。四顾茫茫天水碧,神州生气恃风霆。”
如今已荒芜萧条的盘山小学,曾与一个民国要人有关。
出生于诸暨盘山村的蒋鼎文,不仅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还被称为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
当地人说,蒋鼎文在诸暨、在盘山做过不少善事。
对于共产党人,蒋鼎文罪行巨累,可谓是不共戴天的敌人。当年,他曾为蒋介石不遗余力,枪杀瞿秋白、何叔衡,接纳张国焘叛逃,审判吴石,监斩陈仪。
在西安事变中,蒋鼎文全程参与,并充当信使这一重要角色,成为“西安事变”的重要人物之一,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
人性是复杂的,历史同样复杂。
无法遗忘的现场
在1895年的冬天,诸暨浬浦盘山村的一户农民家里,传出一声响亮的男婴啼哭声。
这个男婴后来的名字叫蒋鼎文。
谁也不曾料想,这个小山村里的男婴,日后将成长为国民党的“双料”高级军官。在国民党内部,他不仅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还被称为何应钦的“四大金刚”之一。
盘山小学,是蒋鼎文出生在这个小山村的最好凭证。
进村口约走200米路,过一座石板桥,可以看到一处黑瓦白墙保存完好的典型民国建筑,砖砌门框上嵌有民国元老于右任所题的“盘山小学”门额。 “盘山小学”四字,精气内蓄,墨酣力足,显得饱满浑厚。
走进校园里,我们在校区南部找到了一座碑亭,是书法家沙孟海所题的《盘山小学记》。“民国21年10月,诸暨蒋君铭三,构盘山小学,成闳宇大厦,突兀耸峙,岩流映带,蔚为佳胜……”据说此碑是目前发现的沙孟海最早的碑记题刻。
时隔半个多世纪后,重走盘山小学,依然让人惊叹这里整饬的园区规划。
越过操场,有一幢四面相围、呈回字形的砖木结构仿欧建筑,内檐设廊周匝,开间排列有序,建筑规模宏敞。在设计上中西风格相互渗透,令整体建筑散发一种典型的民国意味。
如今的盘山小学,由于年久失修,校内杂草丛生。连幼儿园在内,学生总共才100多人。一年级学生已不再招收。据当地政府说,村小将停招,今后村里的孩子将去镇上读书。
蒋鼎文故居在何处?
据当地人说,当年日本人进村时,一把火将蒋鼎文的故居烧了。现在的盘山村,已无蒋鼎文的直系亲属居住。
蒋鼎文在世时还计划造一座桥,不知是由于经办人贪污了还是造价提高,结果没修成。另说,桥已修成,是座木头桥。因年久失修,烂的不成样子,最后不得已拆了。
在盘山人看来,蒋鼎文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尽管钱的来路值得推敲。
当地人说,蒋鼎文在诸暨、在盘山做过不少善事。
比如现今的诸暨市人民医院,其前身是诸暨县公立医院。建于1946年(民国35年)9月,是蒋鼎文与郭忏、宣铁吾、周诚浒等人创办,他们还资助治理过浦阳江。诸暨县公立医院初始时,甚至将诸暨城关西门头蒋鼎文公馆作过临时门诊部。再如当年捐资造学堂时,蒋鼎文还造了防洪堤,至今依然在保护盘山村。
“村里人都传蒋先生的好。他每次回乡来,见到老老少少都会分钱给大家。他的家乡观念比较重,不要说诸暨的,只要提到你是浙江省人,想请他帮忙找工作,他都会给你在部队里安排差事。”88岁的蒋友义老人说,仅盘山村,蒋鼎文所在部队里就有88位“横皮带”的排级以上干部。
蒋友义亲历了蒋鼎文的最后一次回乡。
蒋先生去中国台湾地区前,来过学校一趟。他召集所有从盘山小学毕业或在读的学生训话:“老师要好好教导学生;学生要认真学习,将来走实业这条路。他还嘱咐我们说,国民党气数已尽,跟着共产党好好过日子!”临走时,将他拥有的几百亩田地分成三份,留给了盘山小学、暨阳中学以及当地的医院。蒋对亲友哀叹说:“此后以天为盖,以地为底,未知葬身何所?”
逃到中国台湾地区后的蒋鼎文,与家乡再无联系。
在台期间,蒋鼎文联络乡亲成立诸暨同乡会,任会长,聊解思乡之情。他还捐款设立文教基金,为诸暨同胞所作贡献良多。
“我听说蒋先生的小儿子曾从美国寄来过美元,作为学校的奖学金。”蒋友义说。
1974年1月2日,蒋鼎文病故于中国台湾地区。临死叮嘱,墓地朝向要面对中国大陆。
落叶归根,是他一生难圆的梦!
蒋介石的得力干将
对于共产党人,蒋鼎文罪行巨累,可谓是不共戴天的敌人。
当年,他曾为蒋介石不遗余力,枪杀瞿秋白、何叔衡,接纳张国焘叛逃,审判吴石,监斩陈仪。
蒋鼎文,字铭三。10 岁时入私塾读书,15 岁时进入县立中学就读。 1911 年秋,武昌起义爆发。年仅16 岁的蒋鼎文投笔从戎,参加了杭州学生军。此后,戎马大半生。
1924年,蒋鼎文断然丢开兵站肥缺,连降四级,出任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二学生队区队长。一日,军校野外演习,蒋鼎文任连指挥,蒋介石与苏联顾问加伦将军观操。加伦即席发问,蒋鼎文对答如流。加伦对蒋介石说:“此人可重用。”由此,受到蒋介石器重。
之后,蒋鼎文官运亨通。从1925 年至1929 年,蒋鼎文由少校营长连升数级,一直升到中将军长。
1927年10月26日,蒋鼎文已经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当时国民革命军渡江追击孙传芳部在凤阳受挫,北上各军受张宗昌、孙传芳联军压迫,接连后撤,形势危急。蒋鼎文率第1师夜渡明光猛扑凤阳,吸引敌军注意后突率主力脱离,转而攻下蚌埠,稳定了全盘战线。
这是蒋鼎文在军事上最出色的一战。
有资料说,蒋鼎文的父亲名子朗,此人“嗜赌如命,家境日渐破落”。多年后,蒋鼎文继承了父亲的“传统”——聚兴豪赌。
一本名为《蒋介石的文臣武将》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1930 年5 月,中原大战爆发。蒋鼎文率部与冯玉祥军队作战。蒋鼎文率部奔走于陇海、津浦两线及其中间地带。行动迅捷,飘忽不定,被称为“飞将军”,颇受蒋介石赞赏,作为一个军、师长级的指挥官,蒋鼎文比起同时期其他人来,擅长机动战,精熟于部队敌前运动和编组,攻击作战经验丰富,算得上相当出色。10 月,阎锡山、冯玉祥联军战败。战后,蒋鼎文进驻洛阳,兼任陇海路西段警备司令。蒋鼎文与另外两个军长顾祝同、上官云相会师郑州,聚兴豪赌。蒋鼎文一夜输光了全师官兵3 个月的薪饷。
第二天,军需处长需要发饷,蒋鼎文两手空空,急得团团转,只好硬着头皮去见蒋介石。蒋介石大怒,立即命他向顾祝同等讨回输款。但顾推说,钱已作为犒赏发给官兵了。蒋介石无奈,只得给蒋鼎文一张5 万元的支票,帮他渡过难关。
蒋鼎文主政西北期间,滥用职权大发国难财。
蒋鼎文深知蒋介石对下属“只准腐化,不准恶化”的政策,徇私枉法,贪污成性,狂嫖滥赌,成为有名的“腐化将军”。
蒋鼎文通过贪污受贿、投机经商所聚敛的私产,数额巨大,据蒋鼎文的私人账房陆怡霖说:“西北最大的资本家毛虞琴、古凤翔的财产,只不过蒋鼎文的零头数。”
蒋鼎文虽有一妻两妾,还强占了西安京剧名角粉牡丹。长期的淫乱,使他染上了严重的性病,由花柳病专家杨槐堂作为贴身医生,专给他治性病,杨槐堂也因此受宠,一直追随蒋鼎文做到军医处长,成为军中笑柄。日本侵略军在黄河北岸济源县一带,到处张贴蒋鼎文一手抱美人,一手提钞票的宣传画,刻画得入木三分。
1944年,蒋鼎文带领的部队在豫中会战中轻易被日军击败,引咎辞职。1949年3月去中国台湾地区,任东南区点编委员会主任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等职。
西安事变有功之臣
近日,由诸暨陈侃章先生撰写的《“飞将军”蒋鼎文》一书已经付梓,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书中称,台湾有关史书认为,蒋鼎文平生参与的两件大事影响了中国历史,即中山舰事件和西安事变。特别是西安事变,蒋鼎文为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该书从《周恩来选集》、《蒋鼎文将军纪念集》、《大公报》、《民国百人传》、蒋介石《西安事变日记》等书籍中选取不少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片段,经过细致的条分缕析,作者陈侃章先生认为,蒋鼎文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有功之臣。
1936 年12 月8日,蒋鼎文被蒋介石召至西安委任为西北“剿匪”军前敌总指挥,再次派往内战前线与红军作战。但他尚未离开西安赴设在甘肃平凉的“西北剿总”前敌总指挥部前线,12日,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东北军、西北军领袖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在华清池扣留了蒋介石,并在西安城内拘禁扣押了国民党军政大员陈诚、蒋鼎文、卫立煌等10 余人。
此后,蒋鼎文在这陡然发生的重大事变中,全程参与,并充当信使这一重要角色,成为“西安事变”的重要人物之一,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贡献。
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国民党在南京紧急召开中央常务委员会、中央政治委员会联席会议。南京政府中,何应钦等人极力主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调动“中央军”和飞机准备进攻西安。宋子文、宋美龄为首的一派,为保全蒋介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
内战危机一触即发。如何消弭随时将起的战火?
《“飞将军”蒋鼎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蒋介石、张学良就派特使去南京一事达成默识后,派谁去?是蒋介石、张学良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个人选除本人要愿意外,张学良要认可,蒋介石要首肯,更重要的是当时南京掌权者要接受和信任,这四者缺一不可。
蒋鼎文对蒋介石是绝对的忠诚。重要的是,蒋鼎文与何应钦关系密切。蒋鼎文与刘峙、顾祝同的交情,是可以互相“骂娘”;还有蒋鼎文与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居正等,关系都不错。而张学良心中的最佳人选也是蒋鼎文。
一本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的文臣武将》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12 月17 日,张学良让蒋鼎文带着蒋介石给宋美龄和何应钦的信函,从西安飞往南京,向南京国民政府传递信息。
《飞将军蒋鼎文》一书中,有更为详细的描写:
是晚(12月18日)八点,南京举行阵容齐整的军政会议。
蒋鼎文除了报告西安的情况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委座已下达停战手令,张学良也有强烈的示和举动。我们对此不能漠视,而应据此调整原有的计划和安排,因为事情发生了变化。”
蒋鼎文继续说道:“现在的情况很清楚,如果我们继续轰炸,挥军西进,则南京与西安之间不但不能拉近,而且裂痕会越拉越大,直至崩塌。如此,不但委员长可能殉难,大战亦不可避免。作为委员长个人来说,他的死会在历史上留下名声,但作为国家和民族来说,前景不堪设想,四分五裂的混战局面必将出现。如此我们将如何面对我们的百姓、我们的民族?”
蒋鼎文接着说:“当我乘机离开西安时,张学良非常真诚地告诉我,铭三兄,你一定要带信给南京诸位朋友,西安挂的仍然是青天白日的旗,绝对没有一面共产党的红旗,张学良仍然听命于南京的中央政府。故而对于张学良的和谈诚意,我们不要拒之千里之外。”
蒋鼎文的报告和呼吁,无疑是这次会议的亮点。会议最后作出决定,在军事上暂停轰炸和进军;在西安问题上密谋出解决之法。蒋鼎文与宋氏兄妹、孔大连襟组成的“和谈核心”与戴季陶、居正、孙科、朱培德、何应钦、吴稚辉等“讨伐派”的对话中,暂时占得上风。
此时的蒋鼎文除在会议上大力主张和谈以外,还在各种场合与他的朋辈同党、黄埔将领介绍西安的真实情况,尽可能阻止战火燃烧。
而后,蒋鼎文陪同宋子文、宋美龄一行,于12月22日乘机经洛阳稍停,再返西安谈判调停。当蒋鼎文即将离开南京时,其夫人蔡文媛在机场哭哭啼啼、不愿其丈夫再入“虎穴”,自投罗网,但宋美龄对蔡说:“你是一个国家大员的夫人,一切事情应以国家为重,不能凭夫妻感情来阻止丈夫为国效忠。”
当飞机在西安上空盘旋时,宋美龄有几分紧张,她把护身的小手枪递给端纳,正色地说:“若张、杨军队滋扰无法控制,他们要对我侮辱有失尊严之时,请你马上用这把枪打死我。”端纳一怔,蒋鼎文马上过来安慰,夫人请放心,他们不敢出此异端。待飞机抵西安停稳后,张学良登机相迎。宋美龄告诉张学良,希望不要检查行装。张学良回答:“夫人何出此言,学良安敢如此。”
机场上,张学良拍着蒋鼎文肩膀说:“铭三兄,你是好汉,果然不怕死,又回来了。”蒋鼎文巧妙答道:“副司令是大好汉,我是小好汉。”
12月23日,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宋美龄进行谈判。
在中共的和平主张和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的有力斡旋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12 月25 日,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途中在洛阳停留,刚下飞机,蒋介石立即要求张学良放回蒋鼎文、陈诚、陈调元、卫立煌四员大将。27 日,蒋鼎文等被释放回南京。
陈侃章在书中写道:蒋鼎文在西安事变期间,坚定地说明张、杨“兵谏”的和平主张,竭力澄清对西安的种种不实谣传,在国民党中枢机关面前大声疾呼和平,多方斡旋,化解矛盾,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出了贡献。
历史是复杂的,真相到底如何?
或许,《“飞将军”蒋鼎文》一书中所说之事确为真事。
或许,书中所说之事仅为一家之言,不足为信。
参考资料
[1]
蒋介石亲信蒋鼎文 抗战中贪腐荒淫成性病将军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8-12)
[2]
蒋介石亲信蒋鼎文 抗战中贪腐荒淫成性病将军【2】人民网(引用日期 2021-08-12)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