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令日军胆寒的抗日名将——蒋光鼐。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抗日决心。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蒋光鼐指挥若定,带领将士们顽强抵抗。在激烈的战斗中,日军四次更换主帅,却始终无法攻克防线。他以无畏的勇气和智慧,一次次挫败敌人的阴谋。蒋光鼐的抗战事迹,不仅是个人的英勇传奇,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生动写照,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奋勇向前。
在东莞虎门南栅有一个因栽种满荔枝树的园林,被取名为“荔荫园”,在1888年,一位名叫蒋光鼐,日后让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将军在这里出生。蒋光鼐生于书香门第,祖父蒋理祥曾在乡试中举,并主持“龙溪书院”讲席,课训莞邑学子。还不惜解囊捐资地方义举之事,创建“同善堂”“虎门育婴堂”等。伯父中举,在京师景山宫学当教学,还曾参与公车上书。父亲也曾中正科副贡,母亲也是出生世家,知书达理。从小接受书香的熏陶,家族长辈的渴望变革的精神,耳濡目染,再加上母亲在1903年时患上重病,她根据当时混乱的时局,在临终前嘱咐蒋光鼐弃文从武,拯救家国于水深火热。
父母相继离世后,家道日衰,在陆军中学就读时就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在1917年,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大元帅时,蒋光鼐就担任警卫营少校连长,后任参谋。1921年,陈炯明叛变,炮击总统府时,蒋光鼐作为警卫第二团中校团附率队参加保卫总统府的战斗,并且后续多次充当军队前卫,屡败陈炯明叛军,为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保驾护航。其中一位与蒋光鼐亲密作战的战友及下属蔡廷锴在这数年中虽然发生了些许不愉快,但是,很快两人就冰释前嫌,并开启了他们长达数十年的合作,还共同经历了他们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一起为抗战立下汗马功劳。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本海军第一遣外舰队指挥海军陆战队分三路突袭上海闸北,时任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立刻命令发起抗击。由于这是有预谋的挑起战争时段,日本提前在上海集结了军舰24余艘,飞机40余架,海军陆战队1830余人,武装日侨3、4千人,后来经过三次增兵,日军参战人数共达9万人。虽然十九路军由于当时时局混乱,胡汉民派、孙科派、汪精卫派等派系林立,各方利益诉求不尽相同,而且当时国民党当局对于日本战略意图的错误判断,导致布防时间短促,在诸多困难下,十九路军依然恪尽职守,保家卫国,履行军人的诺言。十九路军得知日军侵略计划后,紧急召开营级以上军官的紧急军事会议,誓以克尽军人之天职,全力扑灭日本侵略者。日军进攻后,蒋光鼐及蔡廷锴赶至火车站设立临时指挥部,组织抗战。日军在装甲车的掩护下,连续发起进攻,日战斗机也在航母“能登吕”号起飞,对闸北一带狂轰滥炸。守军第156旅所部,顽强抗击日军的进攻,以集束手榴弹对付日军的装甲车,组织敢死队以潜伏手段炸毁敌装甲车,坚守每一阵地,并在炮火掩护下适时向敌实施反击,打退日军的连续进攻。据日军自供:“战斗极为激烈”,“市街到处起火,火焰漫天,战场极为凄惨。”在十九路军的严防死守下,日军三次增兵都未能攻下上海,但是由于日军偷袭浏河,中国军队被迫退守二线。3月3日,日军司令官根据其参谋总长的电示,发表停战声明。同日,国联决议中日双方下令停战。24日,在英领署举行正式停战会议。
淞沪抗战的意义在于,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东北如入无人之境由此,日本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竟扬言“三小时占领闸北”“十二小时搞定上海”,气焰甚为嚣张。但是,第十九路军和后续增援的第五军将士发扬御侮卫国的爱国精神,抱定“不抵抗无以为人,不抵抗无以救国”的决心,气吞倭寇,血溅沪野,造成日军伤亡过万。这一战局的出现,让不可一世的日军在国际上的所谓声誉一落千丈,不得不最终接受国际调停。
建国后,蒋光鼐历任广东省政府委员,纺织工业部部长,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民革第二、三、四届中央常委。1967年6月8日病逝于北京。6月12日,追悼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周总理、李富春、李先念、蔡廷锴与各界人士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