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冬菊是一位在历史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女性。她出生于革命家庭,自幼受进步思想熏陶。在风云变幻的解放战争时期,傅冬菊的父亲傅作义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彼时,局势错综复杂,傅作义在战与和之间摇摆不定。而傅冬菊有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她凭借着父女亲情,不断向父亲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和主张,分析利弊。她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智慧,助力父亲看清历史大势,最终促使傅作义下定决心起义,使北平得以和平解放,避免了无数生灵涂炭,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了独特力量。
在电影《建国大业》中,傅作义将军的女儿、中共地下党员傅冬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冬菊之所以名垂史册,是因为她在促进北平和平解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傅冬菊
1、曾受周恩来接见
傅冬菊1924年出生在太原,她的高中、大学时代,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时期,父亲在前方抗日,她和弟弟、妹妹跟着母亲在重庆过着清贫的生活。
傅冬菊在重庆南开中学就参加了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进步组织“号角社”,受过周恩来接见。中学毕业后,傅冬菊考入了昆明的“西南联合大学”。在联大她加入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主青年联盟”,和共产党员接触更多了。这个时期,她的思想进步很快,把抗日救亡、建设新中国的理想当成了自己的责任。
2、为平津地下党提供很多便利
1945年,傅冬菊应聘进入天津《大公报》成为记者。不久,她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从 1946年底到1948年秋,平津地下党员常到天津大公报社找傅冬菊,多数是开个“路条”到沧县泊镇去,因为当时华北局城市工作部在那里。傅冬菊 每次回北平都要想办法多拿点华北“剿总”的信笺。有这么一张信纸,陈塘庄附近的国民党岗卡见了就放行。有时地下党同志缺少路费,她就给他们凑足。
3、在父亲身边“卧底”
傅作义在抗战胜利后,希望国家能和平建设,但又服从蒋介石的命令打内战“以尽职责”。
1948年,为争取北平和平解放,根据聂荣臻的指示精神,傅冬菊被调到傅作义身边工作,以照顾父亲生活的名义,多向党提供一些傅作义的思想动向等方面的情报。
傅作义此时对女儿在他身边工作的真实职责,已有所察觉。1948年11月,傅作义从南京开军事会议回到北平后,问傅冬菊:“你认识不认识那边的 人?” 傅冬菊反问:“那边是指谁啊?” 傅作义说是共产党,傅冬菊回答试试看。傅作义口述了给毛泽东的电报,傅冬菊要用笔来记,傅作义说不能用笔记,要用脑子记,电报大意是自己不愿再打内战了,自己还有多少部队,多少架飞机,还提出要共产党派人来北平和谈等。
4、穿针引线助父亲下决心起义
中共通过傅冬菊与傅作义建立了直接联系。傅冬菊对促使傅作义下决心和平解决北平问题,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每天要交换情报,共产党方面要了解 傅作义怎么想,傅作义也要弄明白共产党给他和部下开出什么样的条件。所以,傅冬菊经常在傅作义身边。此时,傅作义思想上有一些顾虑,他担心被作为投降处 理,心理上接受不了。傅作义还要了解他的部队和干部具体怎么安排,都通过女儿向中共方面了解。傅冬菊回忆说:“那时因为我很年轻,有好多问题,我有的答不 上来,所以共产党那时领导我的人经常给我写个小纸条,很小的小纸条,写得密密麻麻的,怎么回答,让我掌握分寸,生怕我分寸讲得不对。”
此外,傅冬菊还将自己所能知道的情况,包括父亲每天的情绪变化,都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党组织。
在傅冬菊等人的劝说下,傅作义从1948年12月中旬到1949年1月中旬与解放军进行了三次和谈,傅作义最终决心起义。1949年1月21日,解 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与国民党军华北总部签署了《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协议》。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先头部队由西直门开入城内。(摘编自《人民日报》《青年参考》)
共和国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56 购买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7304597457101668904"></script>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