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世家大族犹如璀璨星辰,陈郡谢氏便是其中极为耀眼的一颗。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大家族之一,陈郡谢氏以其深厚的家族底蕴和卓越的政治、文化成就闻名于世。
他们崛起于东晋,在政治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众多家族成员官居高位,左右着当时的政治走向。在文化领域,陈郡谢氏更是人才辈出,涌现出谢安、谢灵运等文学大家,其诗词、书法等作品影响深远。家族内部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与家风传统,不仅推动了当时的文化繁荣,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陈郡谢氏的传奇故事,值得我们深入探寻。
陈郡谢氏,
中国古代四大家族之一,顶级门阀。陈郡谢氏
为陈郡阳夏(今
河南太康县)
望族。陈郡谢氏起家于
曹魏时期的典农中郎将
谢缵与其子谢衡。东
晋时期,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为东晋大胜立下至伟的贡献,奠定了陈郡谢氏为东晋以及南朝的当轴士族。相比整个魏晋南北朝的所有门阀士族,陈郡谢氏在文学艺术方面的贡献是最杰出的。陈郡谢氏之文学贡献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谢鲲 、谢尚 、谢奕 、谢安、 谢万 、谢道韫 、谢混 、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谢庄等,优秀军事人才有:谢石、 谢玄、 谢琰、谢晦等。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能与琅琊王氏比肩并称的只有陈郡谢氏。门阀士族最为鼎盛之际是:"王谢"并称的年代,"山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至南朝陈亦有人出任高位,但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兴起于曹魏,衰落于南朝梁,在南朝末年,与很多士族一样走向没落。
起源:
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他当时所任的官职尽管不高,但由于掌握有人力和物力,任职的地点又是曹魏的中心之一,仍为谢氏家族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从此,谢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并使自己的家族从-般的官宦之家演变为世代为官的世族之家。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东晋中叶以前,谢氏像以后那样与琅邪王氏齐名的世族地位还没有形成,家族成员被人轻视的事情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正如近代学者余嘉锡先生所说的那样:"谢氏虽为江左高门,而实自万、安兄弟其名始盛。谢褒父衡虽以儒素称,而官止国子祭酒,功业无闻。……后来太傅名德,冠绝当时,封胡、羯未,争荣竟秀,由是王、谢齐名。"
东晋中期,谢氏家族传到
谢安、
谢万、
谢石和
谢尚、谢玄、
谢琰等人,亦即
谢缵的曾孙和玄孙辈,是谢氏家族最为辉煌和最为荣耀的时期。当时,
谢安由于超人的声誉和出色的政治才能被椎上了宰相的宝座,
谢尚、
谢万、
谢石、谢玄、
谢琰等人也各领强兵遍布方镇,谢氏家族的人几乎垄断了东晋王朝的军政大权,形成了与皇族司马氏"共天下"的局面。特别是公元383年,由
谢安坐镇京师任总指挥、
谢石任征讨大都督、谢玄任前锋都督、
谢琰任
辅国将军,4人联合导演了一场震古烁今的"
淝水之战",创造了8万人大胜前秦25万入侵者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更使谢氏家族无限荣光。事后,谢安等4人同日封公,鼎贵无比,不仅获得了应有的奖赏,而且还使家族的
门阀地位得以确立。
迁徙:
东晋南朝时期,河南阳夏(今太康县)谢氏的支脉,还分别迁徙到康乐(江西万载)、冯翊(陕西韩城一带)和四川成都。唐代谢氏后裔又迁徙进入东南沿海一带,有一支进入江西宁都。
到了宋朝,会稽山谢夷吾的后裔分别迁入福建长乐,浙江上虞、嵊州。元明清时期,南方的谢氏人口超越了北方,也出现大量谢氏著名人物。南宋末年,江西宁都的谢新曾任梅州令,其子谢天佑定居梅州,成为广东、福建谢氏的开基始祖。
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如林,陈郡谢氏能与琅玡王氏比肩,很重要的因素便是一代代子弟因家族对教育的重视而培养出的能力,使他们得以跻身时代的顶端。子弟皆芝兰,故而“王谢风流满《晋书》”。对一个家族来说,这可算是最大的荣耀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陈郡谢氏一族在政治、军事、文艺方面人才济济,英杰辈出。它既是一个儒学、玄学世家,也是一个文艺世家,具有鲜明的家族文化特色,文艺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当时的门阀士族中首屈一指。
比如谢衡,以儒术显,曾官至国子祭酒,是西晋的“硕儒”。其子谢鲲,与竹林七贤交好,“好《老》《易》,能歌善鼓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玄学家。谢鲲的儿子谢尚,小时候被喻为“少年颜回”,长大后亦能歌善舞,文武双全——其舞技甚至让王导“一坐倾想”。谢氏家族中具有文学与艺术才能的杰出人物还有谢道韫、谢灵运、谢朓、谢庄等;军事方面则有谢石、谢玄、谢琰等人才。
政治上:
东晋军队"北府兵"的组建和"淝水之战"的胜利。谢尚是第一个担任高级官职的谢氏家族成员。他在政界的最高职务是三品尚书仆射,在军界是二品卫将军,赠开府。他是谢鲲的长子,谢安的堂兄,一生主要从事军事活动,先后任过江州、豫州刺史,有镇西将军等军号8个,都督军事5次。谢安是谢尚以后地位最高、名声最重的一人,实际上也是整个家族的标志。他当政时,推荐从子谢玄出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广陵相、监江北军事,建立了精悍善战的"北府兵",奠定了家族的武力基础。在淝水之战中,主要军界职务全由谢家人担任。战后,谢安进位太保,都督扬、江、徐、兖等15州军事,掌握全国军政大权;谢石进为中书令,掌握朝政中枢;谢玄进号前将军,假节;谢琰也任护军将军。不久,去世后的谢安又与弟石、子琰、兄子玄同日封公,确立了绝对的政治优势。
文化上:萧统
《文选》的诗歌部分共收录了南朝20位诗人的173首诗作,在这20位诗人中有5位来自陈郡谢氏家族,他们是谢混、
谢瞻、谢灵运、谢惠连和谢朓,他们入选的诗歌作品达71首之多,占所有南朝诗人入选作品总数的1/3还多。钟嵘《诗品》有66位南朝诗人入品,其中上品一人,中品18人,下品47人。陈郡谢氏家族共有8人入品,他们是谢混、谢瞻、谢世基、谢灵运、谢惠连、谢朓、谢庄和谢超宗,较之《文选》诗歌部分,多出3人。这8人品第的分布是,上品:谢灵运,中品:谢混、谢瞻、谢世基和谢朓,下品:谢庄、谢超宗。同《文选》一样,《诗品》中这一时期也仅有琅琊王氏家族有超过一人以上入品,在人数和品第上都无法与谢氏相比(王氏有4人入品,他们是王微、
王僧达、王融和王巾;品第为:王微、王僧达入中品,王融和王巾入下品),由此看来,这一时期陈郡谢氏在《诗品》中同样也是独占鳌头的。这两部作品同时给予陈郡谢氏以极大的重视,不能不说明该家族在
南朝文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衰落:
在南朝末年,与很多士族一样走向没落,在南朝四大侨望之中没有能像兰陵萧氏那样繁盛到唐朝,
唐人刘禹锡感慨,“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煊赫一时的陈郡谢氏,这些曾经的江南侨姓首望,终究是灰飞烟灭了。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