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网 |移动站| 招商名企 广告合作:13123*12312 全国服务热线:130*1234567 客服QQ:207179833
餐饮加盟
奶茶加盟 汉堡加盟 麻辣烫加盟 火锅加盟 甜品店加盟 咖啡加盟 串串香加盟 炸鸡店加盟 面包加盟 酸菜鱼加盟 鸡排加盟 烧烤加盟 糖水加盟 特色餐饮加盟 特色小吃加盟 铁板烧加盟 土豆粉加盟 新奇特餐饮 湘菜加盟 小吃加盟 小吃车加盟 小笼包加盟 小龙虾加盟 西餐加盟 西式快餐加盟 休闲食品加盟 鸭脖加盟 羊蝎子加盟 鸭血粉丝加盟 饮品加盟 鱼火锅加盟 早餐店加盟 中式快餐加盟 自助火锅加盟 石锅拌饭加盟 刨冰加盟 煲仔饭加盟 包子加盟 便当加盟 冰淇淋加盟 冰糖葫芦加盟 披萨加盟 茶餐厅加盟 茶馆加盟 炒货加盟 茶叶加盟 重庆小面加盟 酸奶加盟 贡茶加盟 大米加盟 蛋糕店加盟 刀削面加盟 豆浆加盟 饭团加盟 夫妻肺片加盟 干锅加盟 糕点加盟 锅盔加盟 韩国料理加盟 日本料理加盟 果汁加盟 肉蟹煲加盟 黄焖鸡米饭加盟 馄饨加盟 煎饼加盟 鸡公煲加盟 进口食品加盟 筋头巴脑加盟 烤鸡加盟 烤肉加盟 烤鸭加盟 烤鱼加盟 烤猪蹄加盟 快餐加盟 拉面加盟 凉茶加盟 凉皮加盟 零食加盟 卤菜加盟 麻辣香锅加盟 冒菜加盟 焖锅加盟 面馆加盟 面食加盟 调味品加盟 米线加盟 牛排加盟 牛肉饼加盟 牛肉面加盟 牛肉汤加盟 巧克力加盟 热干面加盟 热狗加盟 肉夹馍加盟 砂锅加盟 烧鹅仔加盟 石锅鱼加盟 寿司加盟 水饺加盟 熟食加盟 酸辣粉加盟
母婴加盟
儿童乐园 婴儿游泳馆 奶粉加盟 童车加盟 玩具加盟 母婴用品加盟 儿童摄影加盟 月嫂加盟
珠宝加盟
黄金首饰加盟 水晶加盟 玉器加盟 钻石加盟 银饰加盟 彩宝加盟 珍珠加盟
女性加盟
彩妆加盟 化妆品加盟 护肤品加盟 美容美发加盟 美甲加盟 美容院加盟 女性项目 手工皂加盟 卫生巾加盟
教育加盟
早教加盟 少儿英语培训加盟 幼儿园加盟 电脑培训 教育培训加盟 作文培训 体育用品加盟 艺术培训 潜能培训 特长培训加盟 写作培训 学生用品加盟 机器人教育培训
饰品加盟
仿真花加盟 发饰加盟 工艺品加盟 家居饰品 精品饰品 民族饰品 女性饰品 情侣饰品 饰品店加盟 饰品加盟 十字绣加盟 手表加盟 眼镜加盟
家居加盟
床上用品 净水器加盟 家居装饰 窗帘加盟 整体厨房 衣柜加盟 橱柜加盟 卫浴加盟 电器加盟 家纺加盟 家具加盟 家居用品加盟 洁具加盟 节能灯加盟 空调加盟 楼梯加盟 墙纸加盟 热水器加盟 生活馆加盟 桶装水加盟 鞋柜加盟 led灯具加盟 装修加盟 布艺加盟 厨房电器 灯饰加盟 房产加盟 汗蒸房加盟
建材加盟
背景墙加盟 瓷砖加盟 吊顶加盟 地板加盟 门窗加盟 木门加盟 涂料加盟 砖厂加盟 集成墙板加盟
服装加盟
女装加盟 童装加盟 男装加盟 内衣加盟 运动服装 衬衣加盟 皮具加盟 箱包加盟 品牌服装 女包加盟 户外用品 家居服 裤业加盟 牛仔加盟 情侣装 亲子装 染衣加盟 少年装加盟 睡衣加盟 丝袜加盟 T桖加盟 休闲装 孕妇装 羽绒服加盟
汽车加盟
汽车美容 汽车维修 电动车加盟 洗车加盟 汽车4S店加盟 补胎液 节油器 汽车零部件 轮胎加盟 汽车导航 汽车用品加盟 汽车装饰 汽车项目 润滑油加盟 停车场系统 洗车器 汽车租赁连锁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指南 > 创业问答 > 惊!《山海经》里的 75 种异兽大揭秘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36加盟网提示多做项目考察!
惊!《山海经》里的 75 种异兽大揭秘
更新时间: 2025-03-12 08:42 作者: 36创业加盟网

《山海经》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典籍,宛如一座神秘的宝藏,蕴藏着无数奇异的生物。其中记载的75种异兽,更是引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这些异兽形态各异、能力非凡,有的拥有通天彻地之能,有的模样怪诞到超乎想象。它们生活在书中描绘的神秘世界里,或是守护一方水土,或是带来灾难预兆。每一种异兽背后似乎都隐藏着古老的故事和寓意,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神灵的认知与敬畏。探索《山海经》里的这75种异兽,就像是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神秘之旅,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奇妙的精神世界。

【异兽1】蠃鱼

蠃鱼是一种极为喜欢玩水的鱼类。它们的灵智虽然不高,但是实力却是不弱。相传,蠃鱼外表有一层厚重的外壳,这层外壳保护着它们,不被捕猎者吞食。蠃鱼本身的身躯似乎和普通的鲤鱼差不多,但是游动速度却比鲤鱼快上很多。

蠃鱼, 蠃鱼的样貌也十分的诡异,鲤鱼的身躯,却长了一对鸟翼,能够从水中跳出,在天空中飞行。它们的声音像鸳鸯一样,经常成双成对的出现,被人称之为水中的鸳鸯。

原文出处

《山海经》云:邽山,蒙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其中多黄贝1;蠃鱼,鱼身而鸟翼,音如鸳鸯,见则其邑大水。

原文译文

邽山,蒙水从这座山发源,向南流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黄贝;还有一种蠃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像鸳鸯鸟鸣叫,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有水灾。

注释

黄贝:据郭璞注释,这是一种甲虫,肉如科斗,但这种甲虫有头,也有尾。

据《山海经》记载,蒙水出于邽山,这条河里生长着很多黄贝,它是一种水生甲虫,看起来像是有头有脚的蝌蚪。而统领蒙水的则是另一种动物——蠃(luo入声)鱼,这家伙长着鱼的身子,却有鸟的翅膀,煽动翅膀就能飞翔,一旦起飞浪花汹涌,所过之处必然洪水滔天。所以蠃鱼被当成一种不祥的象征,就像是民间所说的“扫把星”。

但在民间传说中,每次发大水,都会看到蠃鱼的影子。因此,蠃鱼被人们误认为是灾兽。其实,虽然灵智不高,但是它们却拥有预知洪水的能力。它们生活在洋水深处,一旦将要发生洪水,他们都会感知到。

蠃鱼本身十分的善良,当它们感知到发生洪水的时候,会主动出现,提醒周围的人类和动物,洪水就要来了。洋水四周的洪水虽然很大,但是却没有过多的人和动物被淹死,其实他们就是因为看到了蠃鱼!

《庄子》逍遥游里记述,在北冥之水里有一种其大无比的鱼,名字叫做鲲,鲲的背有几千里长,如有游动,水击三千里,还能够化为大鹏鸟,张开翅膀就遮天蔽日。庄子老先生的灵感应该就是来自于这里。

蠃鱼有点像飞鱼,不过飞鱼都是群体行动,如果出动就会像蝗虫一样,成千上万一起飞驰电掣穿梭而过。在李安的电影《少年派奇幻历险记》里曾经出现过这种场景。像蠃鱼这么骚包的动物,一只就能引来滔滔洪水,更不要说是一群了,那可真够受了。

说起蠃鱼的叫声,倒让人想起了另一种远古鸟类——翼龙,它的叫声也很凄惨。看来禽兽很多都善于伪装,这也许算是一种进化,也可能是大自然的选择。隐藏自己凶残的一面以迷惑猎物,就更容易得手。相反的就像俗语说的——爱叫的狗不咬人,反而是那些虚张声势狐假虎威的动物最菜,没有太大的威胁性

不过也不绝对,蒙水中所说的黄贝,形如蝌蚪,而且有头有脚,很自然联想到另一种动物——同属于鱼类的大鲵,俗称娃娃鱼。这主子则正好相反,长得面目狰狞像是凶恶的蜥蜴,一副不招人喜的外表,实则生性温顺,而且叫声很像啼哭中的婴儿。这种萌萌的违和感让人真有点哭笑不得,就像是莽夫张飞却擅长针线刺绣,心细如绵,不知道该嘲笑还是该同情。

【异兽2】穷奇

穷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凶之一 ,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后代,因毁信恶忠,崇饰恶言,被舜流放,迁于四裔,以御魑魅;和混沌、梼杌、饕餮并称为远古“四大凶兽” 。

《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传说穷奇:性情凶狠,喜欢吃人。不忠不信,不听好人之言,专门听信别人的坏话 。

春秋,《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少嗥氏有不才子,毁信废忠,崇饰恶言,靖谮庸回,服谗搜慝,以诬盛德,天下之民谓之穷奇。(穷奇是西方天帝少昊的后代)

先秦,《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状如虎,有翼。(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 。《西山经第二·西次四经》: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蝟毛,名曰穷奇。音如嗥狗。(穷奇的形状象牛,毛像刺猾的刺,叫声像狗)

西汉,《淮南子·墬形训》《史记・五帝本纪》描述: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穷奇是风神的后裔)

两晋,郭璞《山海经图攒》:“穷奇之兽,厥形甚丑。驰逐妖邪,莫不犇走。是以一名,号曰神狗。”

南朝宋,《后汉书·礼仪》记载:甲作食杂,巯胃食虎,雄伯食魅,腾简食不祥,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强梁、祖明共食磔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根共食蛊。

唐,《史记正义》引《神异经》记载:西北有兽,其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闻人斗辄食直者,闻人忠信辄食其鼻,闻人恶逆不善辄杀兽往馈之,名曰穷奇 。

1781年,《图画百鬼夜行》描绘的穷奇是一种形似鼬鼠的妖怪,又叫镰鼬。以旋风的姿态出现,用像镰刀一样锐利的爪子袭击遇到的人 。

【异兽3】天狗

天狗,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原文是:“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如文中所述,天狗是种像野猫而头部白色的动物,并是御凶的吉兽,很可能是某种古代哺乳类动物,是真实存在过的。但后来演变成用来形容彗星和流星,古人将天空奔星视为大不吉,所以天狗也变成了凶星的称谓。《史记·天官》载:“天狗状如大奔星,有声,其下止地类狗,所堕及炎火,望之如火光,炎炎冲天。”

由于古代中国的人缺乏天文学知识,便把日食、月食现象说成是“天狗吃太阳”或“天狗吃月亮”。该现象出现时,人们会敲锣打鼓放鞭炮来吓走天狗。

传说,后羿为民除害射落了九个太阳。王母娘娘为了奖赏后羿,便送了灵药。谁知,灵药被嫦娥偷吃,独自升天。门外后羿的猎犬黑耳见此,就吠叫着扑进屋内,把剩下的灵药舔尽。嫦娥听见黑耳的吠声,慌忙闯进月亮里。而黑耳毛发直竖,身体不断变大,一下子扑上去,把嫦娥连月亮吞下。

当时玉帝及王母娘娘得知月亮被一黑狗吞吃了,便下令天兵去捉拿。当黑狗捉来后,王母娘娘认出这是后羿的猎犬,便封之为天狗,守护南天门。黑耳受到恩封,便吐出了月亮和嫦娥。

张仙射天狗的故事是,天狗阻挡了天上的星宿下凡投胎,张仙把天狗打跑。这样人们可以顺利得到孩子,因此张仙也得到送子之称。

天狗,又名犬神,在各地传说不一,常见者有以下三种:

1)谛听:为地藏菩萨经案下伏着的通灵神兽。具有保护主人、驱邪避恶、明辨是非之神威;兼备通晓天地、广开财路。谛听原是一条白犬,这是因为地藏法门以孝道为基。狗性忠诚,就如同文殊之雄狮表智慧。

2)祸斗:常指居住在南部的少数民族,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被看作不祥之兆。祸斗原是一条黑犬,为流星碎片撞击而生。

3)盘瓠:为畲族、瑶族、苗族等先民的图腾崇拜。盘瓠原是一条五色花犬,曾帮助远古高辛平定戎狄之乱。

【异兽4】狰

狰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奇兽,章莪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出自《山海经·西山经》。

中国境内有一座山名叫章莪山,相传这座山寸草不生,还有许多怪兽出没其中。其中一只就是狰,它的声音如击石般铿锵,脸部中央长出一只角,而且有五条尾巴,全身赤红,身形似豹。

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

《山海经·西山一经》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如“狰”。 [3]

《山海经·西次三经》四皇移位,天降赤心。逐天下,服四兽,然者“狰”也。“狰”者,上古蛮荒之神兽,出于钟山,阴烛之鼻息,日形于型,尾羽,腰生翅,首四角,琉璃眼,赤皮,生黑络。诶静伏于山间,首击石,“狰狰”之鸣,故名“狰”。

【异兽5】肥遗

据《山海经》记载,共有三种,两蛇一鸟。据说肥遗是一种居住在浑夕山山麓的怪蛇,有一个头、两个身体,出现的地方就会有大旱。 也有传说称肥遗是一种黄色的鹌鹑大小的鸟,喙是红色的,据说吃了肥遗能够治病、防止寄生虫。

太华山,山崖陡峭像刀削而呈现四方形,高五千仞,宽十里,禽鸟野兽无法栖身。山中有一种蛇,名称是肥

浑夕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盛产铜和玉石。嚻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北流入大海。这里有一种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名称是肥遗,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

英山,山的北边有很多的铁矿,南边有很多黄金。禺河就从这座山发源,之后向北注入招河,禺河里面有很多的鱼,这种鱼的样子像甲鱼,发出的声音像是羊叫的声音。山的南边生长着很多的低矮的箭竹,山里的野兽多是体型较大的牛和羊。山里有种鸟,形状像鹌鹑,长着黄色的身体和红色的嘴巴,它的名字叫肥遗,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麻风病,还能杀死身体里的寄生虫。

西山经的肥遗是六足四翅的怪蛇,见到肥遗就知道天下会要大旱。(肥遗的遗字不是这个遗,而是带有虫字旁的遗,这也造成了许多人的误解,认为肥遗和肥遗鸟是同一种生物)

北山经的肥遗是长着一个头两个身子的蛇,在哪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就会发生大旱灾。和西山经的肥遗有同等的神通,但描述的外貌不同。

肥遗鸟形状像鹌鹑,长着黄色的身体和红色的嘴巴,吃了它的肉可以治愈麻风病,还能杀死身体里的寄生虫。

【异兽6】凤凰

凤凰,又作“凤皇”,亦称凤鸟、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鸟类神兽组合,分有雌雄之别,雄为“凤”,雌为“凰”,合称为凤凰。

据《山海经》记载,凤凰二鸟的形状像是普通的鸡,全身上下都是五彩斑斓的羽毛,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 “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

1920年,郭沫若创作的《凤凰涅槃》是以凤凰传说为素材的一首长篇抒情叙事诗。

1933年1月,郭沫若《卜辞通纂》卷二记载:“古人盖以凤为风神。”(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

【异兽7】蛊雕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的哭啼声,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怪兽。最早记载于《山海经》。

蛊雕属于摩羯纲,前半身是鱼鹰的形貌,后半身则为鱼类。从颈部下方开始,由羽毛过渡到鳞片,胸前伸出单片鱼鳍。蛊雕的身体结构和鲑非常像,从胸鳍上方的肩胛骨上长出分支,形成翅膀的骨骼。而头骨上有两个骨枝凸起,外面套着一层螺旋状角质.内部中空。

蛊雕身体笨重,头部偏小,双翼展开的长度超过身长,肌肉强劲有力.爆发力很强。蛊雕的翅膀收起来的时候紧贴身体两侧,羽毛与鳞片同色,有防水功能,能和鱼身融为一体。蛊雕飞行能力较强,但没有唧,不能仨E岸上停留,而且身体必须保持湿润,所以不会离开水域太远。

蛊雕又称纂雕,是一种似鸟非鸟的食人怪兽,样子像雕,有角,叫起来像婴儿啼哭。《骈雅》记:“蛊雕如雕而戴角。”《事物绀珠》记:“蛊雕如豹,鸟喙一角,音如婴儿。”蛊雕为兽,有如雕、如豹两种形状:其一,鸟形,似雕独角;其二,豹形,鸟喙一角。

【异兽8】九尾狐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经常以“狐狸精”的形象,出现在各种影视及游戏作品中。据《山海经》记载:九尾狐住在青丘国,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声音像婴儿,能吃人。

《山海经》记载了青丘与九尾狐,九尾狐简称“九尾”,亦称“九尾禽”。始见于先秦,至汉传为瑞祥之兽,象征王者兴,在很多的古籍中被提及。有学者认为《山海经》“青丘国”及“九尾狐”形象出于“东方青龙”中的“尾宿”,因“尾有九星”;禹在治水之时遇“涂山氏女”与“九尾白狐”的传说,是禹“治水”始于“箕尾”之间的曲折传承。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一曰在朝阳北。(青丘国在北边,这里的狐狸有四只脚和九只尾巴,一说在朝阳北)”;《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有一个青丘国,有九只尾巴的狐狸)”;《山海经·南山经》记载:“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郭璞注《山海经·大荒东经》“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云:“太平则出而为瑞。”;《太平寰宇记》和《元和郡县志》记载:“旧传初置县在濮水南,常为神狐所穿穴,遂移(城)濮水北,故曰离狐。(以前的说法是开始的时候县址设在濮水的南边,经常有神狐在这里做洞穴,于是迁址到了濮水的北边,所以说是离开的狐狸)”

【异兽9】旋龟

旋龟是《山海经》中记载中的一种生物,产于怪水。其体貌与普通的乌龟类似,但颜色为红黑,长着鸟的头、毒蛇的尾巴。据说它的叫声像剖开的木头的声音,将其佩带在身上,耳不聋,还可以治疗足底的老茧。

《山海经》谈到的“旋龟”产地,一是在海外赤道以南;一是西北洛水的支流,说明“旋龟”的分布较广。《辞书》介绍:龟有十种,“旋龟”属于水龟中的一类。吉林市发现“旋龟”,说明松花江及其上游支流中自古就有“旋龟”存在,已经成了稀有动物。

传说大禹治水时,应龙在前面用尾巴划地,指引禹沿着它所划的地方开凿水道,将洪水引入大海;而旋龟则背上驮着息壤,跟在禹身后,以便禹能随时把一小块一小块的息壤取来投向大地,息壤落到地面后迅速生长,很快就把恣意的洪水填平了。可见旋龟也是治水的重要角色。

【异兽10】青龙

青龙,又称苍龙、孟章,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形象,为“天之四灵”之一的东方之神,对应“四象”中的“东方七宿”。据《星经》记载,早期的青龙形态生有羽翼。《文献通考》《丹铅总录笺证》《道园学古录》记载,青龙身体由二十八宿中的东边七星宿所组成,状似龙形,其中包括头长双角、身上披鳞,因五行中东属木而色青 ,且有颈部和颈根、肩膀和胁骨、心脏及尾巴。

青龙起初是指东方龙状的星宿名称,起源于上古星宿崇拜,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一开始是因为“东方七星宿”的排列形状像龙,因此青龙从先秦以来成为象征东方七宿与太昊的东方之神,在五行中属木,在八卦中对应震与巽, 代表四象中的“少阳”、四季中的“春季”,同时也是天之东陆。

在古人将东七宿组合想象成为龙形象后,又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因位于东方主木,代表色为“青”,故名“青龙”,从而衍生成具象化的兽类形态,呈为青色(苍色)之龙。根据对殷墟出土卜辞中天象资料的整理与研究的考证发现,在殷商早期的甲骨文上已有青龙等四象的形象产生。随后西周早期也有记载青龙形象的墓葬文物出土,但当时只有青/苍龙、白虎、朱雀、神鹿四象,后世“玄武”一象还未成型。

【异兽11】白虎

白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西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同青龙、朱雀、玄武合称四方四神。据《中兴征祥》记载,白虎全身如雪,无杂毛。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在《云笈七签》中,虽没有《混元八景真经》中那样身为天地之主超然的地位,但也是十方所有世界,一切天人都由衷瞻奉的偶像。

巴人还将白虎奉为战神,将其抬高到了武神的地位,充分反映了巴人的尚武精神。因之,巴人的白虎崇拜实亦为武神崇拜。

【异兽12】玄武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同时也是天之北陆。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

原始社会时期,玄武起源于对古代动物图腾崇拜。无论龟、蛇,抑或神鹿,其原形都是动物。而在所谓动物崇拜说中,仍然认为玄武是龟蛇的合体,有人认为龟、蛇崇拜分别起源于南方和北方地区。

新石器晚期,在黄河下游山东地区开始合流,最后组合为龟蛇合体的玄武形象。或说玄武的来源应从殷墟龟卜的角度去追溯,龟卜的意义是请龟的灵魂到冥间问于先祖,然后把结果带回,以卜兆的形式显示给世人。先祖死后居住于冥,龟的“亚”形腹甲可以代表大地,也可以代表“冥”,神龟因此有了“玄冥”的名称。而“武”、“冥”同音相假,“玄武”即是“玄冥”。

【异兽13】朱雀

朱雀,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代表炎帝与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于八卦为离,于五行主火,象征四象中的老阳,四季中的夏季,同时也是天之南陆。

南方神兽朱雀就是鸟的外形。南方属火,朱雀等鸟的图腾在古代神话中往往属于太阳崇拜。

殷商早期,甲骨文上已有朱雀等四象的形象产生。最早的记载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丁巳卜,贞帝朱鸟,三羊三豚三犬”,意为“于丁巳日占卜,要求帝王祭祀朱鸟,献祭三头羊三头猪三条狗”。

朱雀,红色的鸟,象征祥瑞的古典的朱雀成了一种纯粹而神秘的符号,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南方之神,与青龙、白虎、玄武合称为四方神,表示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二十八宿体系形成之后,朱雀成为南方七宿的总称。把它们连起来,图形就被前人臆想为朱雀。在《西游记》里,二十八宿都有名字,南方七宿分别叫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后面那个字都是动物。2000年,在亓鑫铭所著《泛亚论》中称古越国以朱雀为图腾。

【异兽14】梼杌【táowù】

梼杌(táo wù),别名傲狠,中国神话中上古时期的四凶之一。

所谓“四凶”,最早指的是上古年间四位残暴的部落首领,后来被杜撰为他们部落图腾的四种怪物。

据《神异经》记载,梼杌是生活在偏远西方的怪物,它体格像老虎而毛类犬,毛很长,脸有点像人,腿有点像老虎,嘴巴长有像野猪一样的獠牙,尾长丈八尺,在西方称霸,能斗不退。而“梼杌”,较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原文是: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嚚,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

大概意思是这人油盐不进,百姓就喊他“梼杌”。从这个意义上讲,梼杌有点像北方人讲的“棒槌”,一窍不通,因为梼就是舂的意思。《楚辞·九章·惜诵》:“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把香草捣成香草酱。“梼”也写作“擣”,而“擣”通“捣”。树木没有枝丫,光秃秃的叫“杌”。你看一根用来“擣”的光秃木头,不正是一根棒槌?

梼杌和棒槌属于一种东西。而棒槌也好,梼杌也好,都是实心的东西,所以梼杌的特点是“顽”。这里的“顽”,指不开窍,比如“顽石”,指实心的大石头,区别于太湖石这样的“巧石”(“窍”字也从“巧”),而不是通常我们说的调皮捣蛋的“顽皮”。另外有一句骂人的话叫“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擀面杖同样是一根没有窟窿眼儿的“梼杌”。 因为梼杌其人桀骜难驯的品性,以至后来逐渐演变成民间传说中的四凶之一。《左传·文公十八年》以及《史记·五帝本纪》中的记述是:帝鸿氏之不才子“浑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穷奇”、颛顼氏之不才子“梼杌”,以上合称“三凶”,加上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称“四凶”。

【异兽15】混沌

混沌(又作浑沌)是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之一 。

根据《左传》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四大凶兽分别是:形象如同巨大的狗的“混沌”、人头羊身并且腋下长眼睛的“饕餮”、生有翅膀的大虎“穷奇”以及人头虎腿并长有野猪獠牙的“梼杌”。

昆仑西面有一种异兽,它的外貌如同狗一样,长着长毛,四只脚,像熊却没有爪子,有眼睛却看不见。无法移动,有两只耳朵却无法听见,有人知性,有腹部却没有五脏六腑,有肠子却是直的并不弯曲,(吃下的)食物径直通过;高尚的人走向它它会抵触他;恶人便会听从他的指挥。上天让它这个样子,名叫混沌。所以后世据此说称是非不分的人为“浑沌”。

相传浑沌大致有三种。

1.为 尧 舜 时“四凶”之一,因其清浊不分,故后因用以指愚顽,糊涂。

《史记·五帝本纪》:“昔 帝鸿氏 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 浑沌 。” 张守节 正义:“ 浑沌 即 讙兜 也。言掩义事,阴为贼害,而好凶恶,故谓之 浑沌 也。 杜预 云:‘浑沌,不开通之貌。’” 清 龚自珍 《伪鼎行》:“内有饕餮之馋腹,外假浑沌自晦逃天刑。” 胡适 《序》二:“这不过是有意描写一浑沌没有感觉的人,把开堂子只看作一件寻常吃饭的事业,不觉得什么羞耻。”

2.寓言里的中央之帝。其天然无耳目,开之则死。后亦用以比喻自然淳朴的状态。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陆德明 释文引 崔撰 曰:“言不顺自然,强开耳目也。” 清 孙枝蔚 《饮酒和陶韵》之二十:“ 浑沌 一以凿,几客返其淳。” 叶圣陶 《倪焕之》二三:“他们的心意果真像空空的一张白纸或者浑沌的一块石头么?”

3.神话中的一种兽名。

《神异经·浑沌》:“ 昆仑 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熊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凴之。天使其然,名曰浑沌。”

【异兽16】饕餮【tāotiè】

饕餮(tāo tiè),别名老饕、狍鸮(páo xiāo),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四大凶兽之一。

据《山海经·北次二经》记载:饕餮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贪欲的象征,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是传说中的龙的第五子,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古书《山海经》介绍其特点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齿人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来形容贪婪之人叫:“饕餮”。

“饕餮纹”的纹饰最早出现在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常见于青铜器上。主要由饕餮纹和云纹所组成,以饕餮为中心,云纹环绕其周围。

【异兽17】麒麟

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瑞兽,是由岁星散开而生成,与“龙”、“凤”、“龟”、“貔貅”并称为五大瑞兽。

据《瑞应图》记载:麒麟长着羊头,狼的蹄子,头顶是圆的,身上是彩色的,高大概2米左右。《说文解字·十》记载:麒麟身体像麝鹿,尾巴似龙尾状,还长着龙鳞和一对角。

【异兽18】白泽

白泽,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瑞兽。能言语,通万物之情,知鬼神之事,“王者有德”才出现,能辟除人间一切邪气。

《元史》记载:白泽兽虎首朱发而有角,龙身。《明集礼》记载:白泽为龙首绿发戴角,四足为飞走状。

南朝梁《宋书·符瑞志》记载:“泽兽,黄帝时巡守,至于东滨,泽兽出,能言,达知万物之精,以戒于民, 为时除害。贤君明德幽远则来。”(黄帝有一次巡狩到东海海滨,泽兽出现,能说话,通达知晓万物之情理,用以告诫百姓,为当时社会除害。贤能君主圣明德行幽深就会来临)

“白泽”是历朝卤簿仪服中绣像之一。《通典·卷六十一·礼二十一·嘉六》记载:“领军卫白泽文”《新唐书》卷二十四记载:诸大将军、中郎将以下给袍者,皆易其绣文:……领军以白泽”《宋史》卷一百四十八记载:“凡绣文:……领军卫以白泽” 《金史》《元史》中载有“白泽袍”“白泽桶裆”等武将仪服。到了明代,“白泽补”成为公、侯、伯爵与驸马常服上的纹饰,而不局限于武将服饰了。

【异兽19】毕方

毕方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生活在章莪山。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毕方形状像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

《山海经·西山经》记载:“有鸟焉,其状如鹤,一足,赤文青质而白喙,名曰毕方,其鸣自叫也,见则其邑有讹火 [1] 。”(山中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鹤,只有一只脚,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红色的斑纹,长着白色的嘴巴,这种鸟名叫毕方,它鸣叫起来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它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有大片的野火。

毕方,有人认为是“神话世界”中“二十八宿”里的“毕鸟宿”。有关毕鸟星宿,即毕月鸟,民间传说即毕方鸟。毕宿:星官名。亦称‘天浊’。二十八宿之一,白虎七宿的第五宿。

【异兽20】獬豸【xièzhì】

獬豸又称獬廌、解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 “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

出于便于书写和记忆的需要,“廌”字从“灋”中被隐去,简化为“法”,然而它所象征的中国法律传统文化并没有随之消失。直到今天,在法学的殿堂,在法院的门口,我们常常看到它的代表法律、代表公平、代表正义的身影。

作为法律的象征,獬豸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在民间,獬豸作为正义的象征,它给民众带来心 理上的安全感是其他动物无可比拟的,用獬豸来镇邪、驱邪的行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如今天陇上一 带的居民,将獬豸形象刻在锁子等器物上震慑邪魅。这些器物上锲刻的獬豸,锐角前突,弓首翘尾,跃跃 欲试。除了头顶上的主角之外,为了突出其触邪的威 力,还将项背部的鬓毛化作利角,刺向不同的角度。这种獬豸造型,既突出了獬豸无所畏惧、对抗邪恶的 刚直个性,也折射出普通民众对獬豸勇敢、力量的肯 定和推崇。

獬豸形象是古代神话、传统法制文化与古代装饰艺术相融合的产物。獬豸形象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正义诉求,涵养着法律文化的“根”,折射出深层次的民族审美心理。

【异兽21】横公鱼

横公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怪鱼。生于石湖,此湖不冻。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去邪病。

横公鱼到了夜晚,跳到岸上,脱掉厚重的外壳,其样貌有点像人类。所以有了‘夜化为人’的说法。

【异兽22】狴犴【Bì àn】

狴犴(bì àn)又名宪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为鳞虫之长瑞兽龙之第七子。形似虎,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图像。

《龙经》有云:“狴犴好讼,亦曰宪章。”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此外,上虞区上浦镇冯浦村还有“狴犴龙舞”的文化习俗,颇具地方特色,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异兽23】夔【kuí】

夔(kuí)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山海经·大荒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译文: 夔牛是古时代神兽,古时生于东海流波山,形状似牛,全身都是青色的,没有长角,只长了一只脚,每次出现都会有狂风暴雨。它身上还闪耀着光芒,似日光和月光,它的吼声和雷声一样震耳欲聋。后来黄帝得到这种兽,用它的皮制成鼓并用雷兽的骨做槌,敲击鼓,鼓声响彻五百里之外,威慑天下

第一只夔牛

《黄帝内经》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夔牛皮鼓八十面,一震五百里,连震三千八百里。”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在得到九天玄女辅助之后,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无门,败倒如山。“蚩尤铜头啖石”,即把石头当饭食,且能“飞空走险”。但在夔牛鼓震声中,“九击止之,尤不能走,遂杀之”。尔后,黄帝又诛榆罔于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东南),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译文: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第二只夔牛

夔与天地同生,世上只有三只,以上是第一只,第二只乃秦始皇所杀。但秦始皇没有黄帝的功业,所以这只夔的皮做成的鼓就没那么神奇了。

第三只夔牛

夔牛最早见于《山海经·中次九经》:“又东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东北流注于海,其中多良龟,多鼍。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珀,其木多梅棠,其兽多犀象,多夔牛,其鸟多翰鷩。”

东晋郭璞注解道:“今蜀山中有大牛,重数千斤,名为夔牛。晋太兴元年,此牛出上庸郡,人弩射杀之,得三十八担肉。”

郭璞还写过一首四言诗:“西南巨牛,出自江岷。体若垂云,肉盈千钧。虽有逸力,难以挥轮。”

南宋陈元靓编纂的类书《事林广记》也指出:“岷山多犪牛,今蜀山有之,肉重千斤,可设穽杀之。”

“卽《爾雅》所謂犩牛是也。”《初学记》也记载有“犩牛,如牛而大,肉数千斤,出蜀中。夔牛重千斤,晋时此牛出上庸郡”。

【异兽24】英招

英招是上古时期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为马身人面虎纹鸟翼,是看花园的天神,属华夏族和西戎部落;出自《山海经·西次三经》。

天帝花园由一位名叫英招的天神管理着,因为在昆仑山东北四百里处,天帝花园里有一座悬圃,这是天帝在下方的一座花园。此园由一位名叫英招的天神负责管理。

他长得马身人首,浑身虎斑,背有双翅,能腾空飞行,周游四海。英招参加过几百次征伐邪神恶神的许多战争,是保护世代和平的保护神之一。英招也是百花之神的朋友。

英招负责看管那群名叫土蝼的神兽,土蝼虽然长得像羊又长着四只角,是吃人的神兽。可负责看管那群名叫土缕的神兽的英招却不准许它们吃人。

英招也负责看管那群名叫钦原的神鸟,不准许它们吃人伤人或其他动物。

英招还负责看管有着六个头的树鸟,以及蛟龙、大蛇、豹子,还有连名字都说不清楚的各种植物、动物们。

英招参加过征伐邪神恶神的战争范例,是后世大禹诛杀九头恶怪相柳时立下了奇功而让我们永远铭记的。

【异兽25】当康

当康又称牙豚,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是一种兆丰穰的瑞兽。

《山海经·东次四经》:“钦山,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牙,其名曰当康,其鸣自叫,见则天下大穰。

“当康大穰”为丰收鸣瑞,是农耕时代所祈望的喜事。数千年来,农业生产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命运,而猪又是一种重要的家畜。在民间每当除夕夜晚,有“肥猪拱门”之说,是作为农业丰收的象征,据说“肥猪”会驮着元宝来拱门。民间剪纸中也有这一题材,成为一年起始的美好祝愿。这与当康的“其呜自叫”可能有一种精神和理念上的联系。

【异兽26】应龙

应龙,为黄帝神龙。《山海经 ·大荒北经》:“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所谓应龙者,当为黄帝之功臣。亦为禹之功臣。

应龙全称应时之龙、应德之龙,其名为吉,亦名庚辰,即黄龙、飞龙,是古代神话中一种有翼的创世龙神,也是中国传统中的真龙、祖龙 [1] ,四大神龙之一。《荆州占》说她是天神太一之妃,《云笈七签》称其为“天之后妃”、“女王星” ,《淮南子》、《大藏经》说她生下了凤凰、麒麟,是龙族的始祖。

应龙的形象一般与同时期流行的中国龙形象无二,只是多了一双羽翼。但据古籍应龙庚辰为黄色龙鳞,五彩羽翼,五爪。《广博物志》载:“角浪凹峭……龙之雄也;角靡浪平……龙之雌也”,宋朝前的应龙也以靡、平龙角的雌龙形象出现。而其以人类身形显现时,则是以纳征后的新娘姿态出现,有诗赞云:“应龙游景云,驭六气,乘万变,朱衣戴缨”。同时人形的应龙还会手持金斧黄钺,《文苑英华》载:“应龙秉钺,元女侍坐”,有时也会乘坐其他神龙用以代步。

【异兽27】赤鱬【rú】

赤鱬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异鱼名。人面,音如鸳鸯,食之可以疗病。其说始见于先秦。在《山海经·南山经》、《图赞》中有记载。

磁州亦有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啼,其豪膏燃之不灭。据刘说乃缔鱼也。人鱼也叫鲵鱼,据《广志》记载,鲵鱼声如小儿啼,四足。而赤蠕则人面鱼身,叫声如鸳鸯。据说人若吃其肉,可以防病,又说可以不得疥疮。

【异兽28】灭蒙鸟

灭蒙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怪鸟,出自《山海经》。在结匈国的北边,这种鸟是青色的,却长着红色的尾巴,结匈国即是结胸国。

《山海经》载:灭蒙鸟在结匈国的北部,鸟的羽毛是青色的,尾巴是红色的。灭蒙鸟就是孟鸟。秦的先人,是帝颛顼的孙女,名叫修。女修在织补时,有一只玄鸟生了个卵,女修吃了下去,生了个儿子取名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少华。少华又生了大费,大费生了两个孩子,一个叫大廉,便是鸟俗氏;另一个叫若木,便是费氏。大廉的玄孙孟戏、仲衍,都是身子像鸟,但会说人的语言;因此他们是灭蒙鸟的国民,但是他们没有留下子嗣。从古到今都有人类起源于飞鸟的说法,而飞鸟来自源海洋鱼类的演化。

【异兽29】天狐

天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生物,是传说中有通天之术的仙狐。早期的狐女形象大多温柔善良、聪明勇敢,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也用来形容女子魅惑、凶恶。

狐,五十岁,能变化谓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 能知千里外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

传说为治理洪水而操劳得“股无肱,胫不生毛”的大禹,他的夫人涂山氏之女就是九尾白狐。

所以《聊斋志异·青凤》中的老狐精自称“我涂山氏之苗裔”狐在先秦时期曾被视为瑞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狐之善良形象、美好品德之象征、祥瑞之兆,逐渐让位于与凶恶形象、恶劣品质之象征、凶险之兆。

与之密切相关,人类对狐的敬仰、认同之情与厌恶、恐惧之情,也彼消此长。

【异兽30】辟邪

辟邪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在古代它主要象征”仁“与”瑞“。

据《山海经》记载: “辟邪之兽,来自海东神兽,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触而淡杀之。”

山海经和中洲记记载了辟邪,《山海经》: “辟邪之兽,来自海东神兽,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触而淡杀之。”《中洲记》: “聚窟洲有辟邪、天鹿(天禄):”有人释为桃祓一名符祓,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或为辟邪:”祓除4不祥,故谓之辟邪;永绥百禄,故谓之天禄:汉立天禄于阁门,古人置辟邪于步摇田上,今人佩戴皆取祛邪镇恶,永保康泰平安之意。

【异兽31】刑天

刑天,本作形夭,又作形天、邢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2]

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和黄帝(一说天帝)争位,被斩去头颅,失了首级后,以自身双乳作眼、肚脐为嘴的形态存活,双手各持一柄利斧和一面盾牌作战。

《淮南子·地形训》记载:“西方有形残之尸”,东汉高诱注本:“一说曰:形残之尸,于是以两乳为目,腹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天神断其手,后天帝断其首也。”刘文典集解:“即《山海经》之形天也。古声天、残相近。”一本作“ 刑残 ”。(形残之尸正是《淮南子》对于刑天的另外一种解释,此书中说刑天残缺的尸身虽无头,却以自己两个乳头当做双眼,张开肚脐眼做嘴,手中操起盾斧左右舞动,继续与黄帝搏斗,刑天曾罹大刑,天神砍断刑天的手后,而天帝砍断刑天的头)

【异兽32】赤眼猪妖

据《神魔志异·妖兽篇》记载:“赤眼猪妖,猪头狗身,身躯巨大,黑毛,硬刺,赤目,能暗中视物。喜食腐物,喜居阴暗潮湿处。

赤眼猪妖身躯十分庞大,猪头狗身,通身黑色毛发,带硬刺,血红双目,可以在黑暗中看清物体。

【异兽33】当扈【dānghù】

当扈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出自《山海经》中记载:“其状如雉,以其髯飞,食之不眴目”。

当扈是一种怪鸟,样子像传说中雉。当扈图有二形:其一以须毛飞,其二似雉。郭璞《图赞》:“鸟飞以翼,当扈则须。废多任少,沛然有余。轮运于毂,至用在无。

【异兽34】青鸟

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是传说中西王母的使者。人间既不能相见,唯望在蓬莱仙山可以再见,但是蓬莱无路,只有靠青鸟传信。

传说西王母驾临前,总有青鸟先来报信,文学上,青鸟是被当作传递信息的使者的。南唐中主《山花子》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

青鸟是凤凰的前身,色泽亮丽,体态轻盈,是具有神性的吉祥之物。本为王母娘娘的信使,后人将它视为传递幸福佳音的使者。

青鸟的典故出于《山海经》,代表送达书信、消息的鸟,也可以说是信使,这在古诗中常常用来指爱情信使,如李商隐《无题》中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诗句。

【异兽35】比翼鸟

比翼鸟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

比翼鸟,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故常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

《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又《西山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郭璞注:“似凫,青赤色。”由此可见,这种鸟的颜色是青中带红,样子像野鸭,只有一只翅膀、一只眼睛,必须两只并在一起才能够飞翔。

【异兽36】烛龙

烛龙,又名烛阴、烛九阴、逴龙、火精,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开眼为昼、闭眼为夜,有一子名为鼓。

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烛龙是章尾山之神,人面蛇身,浑身红色,眼睛竖着长。《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的钟山之神烛阴也是人面蛇身赤色。郭璞在《山海经图赞译注》中认为烛龙与烛阴乃是同一物。

【异兽37】甪(lù)端

甪(lù)在《辞海》里的释义:“角”字的变体与异读。甪端(lù duān)是一种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与麒麟相似,头上一角,甪端据说能够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而且只陪伴明君,专为英明帝王传书护驾。寄寓了中国民众的美好愿望和祈盼,期盼国泰民安、生活富裕、人世昌隆、人寿年丰。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到处收括民间宝物装皇宫。喜欢驯养异禽怪兽,在咸阳郊外围地千亩,筑“禽兽园”收罗珍禽异兽。

一日,秦始皇临驾“禽兽园”观兽,忽对园官说:“朕想看到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野兽,你们能捕得吗?”园官说:“不知其兽为何物,妄不敢言能捕之。” 秦始皇一听,到也说得有理,就说:“那朕命你们用园中之兽杂交,以育出怪怪之兽。”园官不敢违命:“遵旨。”

“禽兽园”众官忙碌了几年。有一天,见到一头硕大的野牛临产,竟然生下一对独角怪兽,一雄一雌。其形怪异,犀角、狮身、龙背、熊爪、鱼鳞、牛尾。众官大喜,商量该起个名称,再向秦始皇报喜,最后定名它为甪端。

秦始皇获报,随即带领宫中大臣赴““禽兽园””观怪兽。秦皇见到这对从未见过的怪兽,甚喜。问:“此兽何名?”园官忙答:“角端。” 秦始皇问:“何取此名?”园官解说:“此兽为独角,端生头顶中央,不偏不倚,故名角端。” 秦始皇说:“角端之名尚欠。朕赐它名甪端。可有人明了甪端之意?”一园官谨小慎微地说:“皇上赐名甪端,意在:角字为七划之字,字头形似双角,指的是双角兽之角;甪字为六划之字,字头形似独角,指的是独角兽之角。皇上改得极好。” 秦始皇大笑:“对也,好聪明之人。”就命他专管繁殖甪端的后代。

可怜这批园官,不知偶得甪端之缘。不知异各动物杂交所得之仔,绝无繁衍能力。

【异兽38】陆吾

陆吾,即肩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神明。

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郭璞注: “即肩吾也。庄周曰‘肩吾得之,以处大山’也。”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陆吾长得太神奇,体态怪异,像虎长着虎尾。它特大的身躯十分雄壮,足有九十九只老虎那么大,他又有九条尾巴,面部却长得很像人。它立在昆仑山上遥望东方,似乎在监护着什么,却并没有监护着什么。这就是人常说的,做事须得认真,可他对治下的那些生灵和植物,包庇纵容,听不得奉承话,便犯下了一些错儿。陆吾神办事谨慎,小错不遮不盖,称得起是掌管“帝之下都的第一天神了。

陆吾是天帝的大管家,是位尽职尽责神明,掌管“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异兽39】鸣蛇

鸣蛇,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山海经》记载:鸣蛇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

鸣蛇的样子像蛇,却长着两对翅膀,其鸣声有如钟磬般响亮。鸣蛇是灾蛇,是大旱的征兆。

【异兽40】钩蛇

钩蛇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钩蛇通过在水中用尾钩把岸上的动物拉入水中捕食。

古代神兽之一,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蛇类,两栖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性情凶猛好斗,有剧毒,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尾部与普通的蛇类不同,分叉如同两个钩子一般,而且钩蛇的捕食方式也是用尾钩来钩住猎物,再进行吞食。这种蛇,在《水经注(若水)》一文中有记载。只是似乎近几百年来,再也没有听说有人看到过这种蛇类了。

【异兽41】天马

天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具神性、能飞。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生于马成之山上的天马,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

天马的精神是独立不羁的精神。天马行空 ,独来独往 ,我之为我 ,傲骨铮铮。 天马是中华民族自由精神的寄托。 (王永胜《天马精神与丝路精神》评)

【异兽42】朱厌

朱厌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身形像猿猴,白头红脚,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大战争,出自《山海经·西山经》。

朱厌即猿,它有洁净的毛发(白首:白,彰明、清晰、洁净;首,标表),伺机奔跑(赤足:赤,斥候,侦察。足,奔跑)。 [2] 朱厌图有二形:其一为猴形;其二为人面猴身。郭璞《图赞》:“凫篌朱厌,见则有兵。类异感同,理不虚行。惟之自然,厥数难明。”

【异兽43】诸怀

诸怀是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怪兽。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这种异兽外形长得像牛,但有四只角、人的眼睛、猪耳,其叫声像鸣雁,会吃人。

诸怀图多有二形:一是四角牛,二是二角牛。古籍多将诸怀描绘成一种外形象牛,却长着四只角,并有人一样的眼睛、猪一样的耳朵的怪异之物。实际上,诸怀就是野猪,它的情状似牛一样奔走,四处角戏,一眼望去,就知道是猪,它的叫声如飞雁叫,是可受纳人饲养的动物。

【异兽44】兕【sì】

上古瑞兽“兕”,状如犀牛不是犀牛(雷兽科),苍黑(全身呈现青黑色),板角(就是独角兽那样的犄角)。逢天下将盛,而现世出。

“兕”中最著名的是板角青牛(太上老君的坐骑)

记得《西游记》里有一段,太上老君所骑青牛走落凡间成精,使着一个圈儿,套去众神好多兵器,这只青牛就是兕了。吴承恩写得好:“独角参差,双眸幌亮。顶上粗皮突,耳根黑肉光。舌长时搅鼻,口阔板牙黄。毛皮青似靛,筋挛硬如钢。比犀难照水,象牯不耕荒。全无喘月犁云用,倒有欺天振地强。两只焦筋蓝靛手,雄威直挺点钢枪。细看这等凶模样,不枉名称兕大王!”

【异兽45】飞廉

飞廉,亦作蜚廉,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怪。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最早出现于《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後飞廉使奔属。”

商纣王时期,飞廉是商朝重臣,飞廉恶来父子俩都是后来秦国国君的先祖。《水经注》称飞廉以善于行走而为纣王效力,周武王击败了纣王,飞廉殉国自杀,天帝为他的忠诚感动,用石棺掩埋他,并使他成为风神。

【异兽46】三足乌

三足乌又称三足金乌,在中国古代神话里,红日中央有一只黑色的三足乌鸦,黑乌鸦蹲居在红日中央周围是金光闪烁的“红光”,故称“金乌”作为一种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之一,金乌形象原是二足西汉后期演变为三足详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足金乌,又因为不同于自然中的乌鸦,加一脚以辨别,三足乌是中国神话传说中驾驭日车的神鸟名。为日中三足乌之演化。三足乌亦称“踆乌”。居于日中,有三足。

三足乌亦称赤乌,其形象是一只黑乌鸦蹲居在金光闪烁的红日中央因而常称为金乌,主要是侍奉西王母,是汉族神话中太阳之灵。神话中说,太阳里有三足乌鸦,古代人们就把金乌作为太阳的别名。

传说三足乌为日之精,居日中,形态为三足乌鸦,共有十只。它们住在东方大海扶桑树上,轮流由它们的母亲——羲和驾车从扶桑升起,途径曲阿山、曾泉、桑野、隅中、昆吾山、鸟次山、悲谷、女纪、渊虞、连石山、悲泉、虞渊。后来金乌作乱,同时十个一起上天,使大地被烤焦,被后羿用神箭射下九只,只剩下一只。

【异兽47】重明鸟

重明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其形似鸡,鸣声如凤,此鸟两目都有两个眼珠,所以叫作重明鸟,亦叫重睛鸟。它的气力很大,能够搏逐猛兽。能辟除猛兽妖物等灾害。在中国民间新年风俗中,贴画鸡于门窗上,实即重明鸟之遗意。

重明鸟又叫双睛鸟,它的两只眼睛中,各长有两个瞳孔。它的身形像鸡,叫起来声音像凤凰一样嘹亮动听。它常常把身上的羽毛全部抖落,用光光的翅膀拍打着没有羽毛的身子,在高空中起舞回旋。它能驱逐虎、豹、豺、狼等猛兽,使多种妖魔鬼怪不敢危害人类。它对人类的要求也很低,它不吃食物,只要喝一点琼玉的膏液,就很心满意足了。不过,这鸟十分眷恋自己的家乡,人们于心不忍,只好同意它自由往来。

【异兽48】祸斗

“祸斗”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可以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

祸斗的外形和一般的狗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它通体的毛都是黑色,并且泛出特殊的光泽。有少数祸斗,尾巴尖上是开叉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事实上,仅凭外表,你无法从它们的外形上觉察出任何异样。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担任火神助手的工作,有时火神因为某些原因离职,祸斗甚至要接手神的职司。

【异兽49】诸犍

诸犍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此兽是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异兽50】鲲鹏

古代传说中的大鱼和大鸟。也指鲲化成的大鹏鸟(见于《庄子·逍遥游》)。

庄子在《逍遥游》中,以开篇首句之重,记录了这个华夏民族古老而神奇的传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一南冥者,天池也”。明代德清《庄子内篇注》云:“‘北冥’即北海,以旷远非世人所见之地,以喻玄冥大道。海中之鲲,以喻大道体中养成大圣之胚胎,喻如大鲲,非北海之大不能养成也。”《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五运历年纪》:“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鲲鹏超脱于九天之外。

白话译作:“北方的大海有一种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巨大,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变作一只鸟,名字叫做鹏。鹏的背, 也不知道究竟有几千里长;它展开翅膀,鼓足气力,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像遮盖天空的云朵。这只鸟,当海动风起时就飞往南极。那南海,就是通天的渊池。”

【异兽51】蜚【fěi】

蜚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山海经》中记载:“太山上多金玉桢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其名曰蜚。”

山海经中的蜚居住在中原东部的太山,外形象牛,头部为白色,但是却长着蛇的尾巴、而且只有一只眼睛。

【异兽52】䑏疏

独角兽,古代神话传说中一种头顶正中长有一支单角的动物。在西方传说里,独角兽的角有解毒功能,很多人乘机去卖“独角兽”的角的粉末。在中国古代传说里,䑏疏(山海经·北山经)就是东方独角兽的一种。

传说大约五千年前第一只䑏疏出现,并将文字传授于伏羲帝。在大约470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2697年,另一只䑏疏出现.在黄帝的花园。这一吉兆被视为黄帝之统治将千秋万代,和平繁荣。尧帝统治时期也出现过两只䑏疏,因此,尧帝便成为四千年前五帝之一。

【异兽53】夫诸

夫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夫诸一种长着四只角的鹿,它的形状似温柔洁净,喜欢四处角戏,它一出现,其地必定是大水时期。

《山海经·中次三经》:“敖岸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古代人民视夫诸为水灾的兆星。样子像白鹿,四角,是兆水之兽。

【异兽54】凿齿

凿齿是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之一,是居住在南部沼泽地带的怪兽,长有像凿子一样的长牙,手中持有盾和矛。据说,凿齿掠食人类,帝尧命令羿前往讨伐。见羿带着弓箭找上门来,凿齿慌忙一面拿起盾牌遮挡自己,一面伸出牙齿迎战。羿挥动宝剑砍去,盾牌顿时折成两半。凿齿吓得转身逃跑,羿则拉弓上弦,一箭正中凿齿心窝。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淮南子(本经训)》,据以上记载,凿齿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异兽55】九婴

九婴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兽之一。出自《淮南子·本经训》。它是水火之怪,能喷水吐火,它的叫声如婴儿啼哭,有九头,故称九婴。尧时出,作害人间,被羿射杀于北狄凶水之中。

其说始见于汉。传说中的水火怪。亦用以喻邪恶凶残的人。《淮南子·本经训》高诱注:“九婴,水火之怪,为人害,之地有凶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提到北方有一条大河,水深千丈,波浪汹涌,人称凶水。凶水中有一只九头怪物,名叫九婴,既能喷水,又能喷火。十日并出时,凶水也沸腾了,九婴嫌水中太热,就跳上岸来,见人就吃,吃的时候,必须有9样食品同时供它吃,因此成为大羿第3个斩杀目标。

九婴是九头怪兽、怪蛇之属,牛身龙尾,能喷水吐火造成灾害。

【异兽56】乘黄【shènghuáng】

乘黄,又名飞黄,是古代传说中的神马。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白民之国有乘黄,长得像狐,背上有角,毛色是黄的,乘者增寿二千岁。

先秦时期,《管子·小匡》:“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古人受命为王的,总是龙龟来临,黄河出现河图,洛水出书,地出乘黄神马。现在三种祥瑞都没有,纵然受命为王,岂不是一种错误吗?)《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乘黄样子似狐狸,背上有角。) [2] 《逸周书·王会解》:“白民乘黄,乘黄者似狐,其背有两角。”(白民国的乘黄好像狐狸,背有角。)

【异兽57】窫窳

窫窳 ,古代中国传说中神祇名。原为人首蛇身,后因危与贰负杀了窫窳,化为龙首猫身,居弱水中,在狌狌知人名之西,其状如龙首,食人。 宋代王明清 《挥麈三录》卷二:“窫窳旁吞于黑水 ,搀抢直拂于紫躔。” 明朝 顾炎武 《河上作》诗:“窫窳来攫人,逵路横长蛇。”

窫窳又称为猰貐【读音】yà yǔ传说窫窳原本老实善良,但后来被名为“危”(乃二十八宿之一,鸟头人身的形象,手持木杖)的神所杀死,天帝不忍心,就让他复活了,可没想到,复活后,变成了一种性格凶残,喜食人类的怪物。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或者蛇头人身。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还有一种传说:窫窳是后羿射杀的第一个怪兽,传说窫窳本是天神,黄帝时代,蛇身人脸的天神“二负”,受了手下天神“危”的挑唆,去谋杀了也长着蛇身人脸的窫窳。黄帝知道了,十分震怒,就处死了挑拨二负去杀窫窳的危,重罚了二负。命手下天神把窫窳抬到昆仑山,让几位巫师用不死药救活了它,谁知窫窳活了之后,竟神智迷乱,掉进了昆仑山下的弱水里,变成了形状像牛,红身,人脸,马足,叫声如同婴儿啼哭的猛兽。在十日并出时跳上岸危害百姓,被后羿的神箭射死。

【异兽58】巴蛇

巴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巨蛇。

据《山海经》记载,巴蛇居住在洞庭湖一带,以吞吃过往的动物为生,据说它曾经生吞了一头大象,过了3年才把骨架吐出来。由于巴蛇也袭击人类,所以黄帝派遣后羿前往斩杀,大羿首先用箭射中了巴蛇,然后一直追赶它到遥远的西方、将其斩为两段。巴蛇的尸体变成了一座山丘,现在称为巴陵。

巴蛇是神话传说中的巨蛇。《淮南子·本经训》中说,帝尧在位的时候,十个太阳并出,晒焦了庄稼和草木,巴蛇等六种怪兽凶禽也出来危害人民。尧派神箭手羿除掉了这六种祸害,把十个太阳射掉了九个。巴蛇是在洞庭被羿斩断的。

【异兽59】陵鱼

陵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怪鱼,人脸却有鱼类的身体,有手与脚,属半人半鱼的姿态,栖息在海中。《山海经》提到人鱼的有好几处,都说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鱼,不是神话中的人鱼。陵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怪鱼,人脸却有鱼类的身体,有手与脚,属半人半鱼的姿态,栖息在海中。《山海经》提到人鱼的有好几处,都说它活在山溪中,看描述可能是鲩,即娃娃鱼,不是神话中的人鱼。

海中有陵鱼,人面鱼身,有手有足,啼声如小儿。有的古书把它称作鲛人,有的说就是人鱼。《山海经 海内北经》 陵鱼人面, 手足, 鱼身, 在海中。

刘宋时裴骃所著之《集解》引述自古对于“人鱼”的解释为:“徐广曰:‘人鱼似鮎,四脚。’正义广志云:‘鱼声如小儿啼,有四足,形如鳢,可以治牛,出伊水。

【异兽60】雷神

雷神,中国古代神话中司雷之神。据《山海经·海内东经》记载,雷神居住在雷泽,外形为龙身、人头,拍一下自己的腹部,就会发出打雷声。

【异兽61】屏蓬

屏蓬,头犹如猪头般,生两个头,各在一端,意志处处相对,一个脑袋只能控制一对足。

遇到惊慌之时,总是一个头想走那边,一个头想走这边,扯来扯去,移不动尺寸之地。

【异兽62】火光兽

火鼠,亦称为火光兽。是古代中国传说中一种住在南方的火山里的奇鼠,栖息在名为不尽木的烧不坏的树木,另有对应火鼠的冰蚕。据说它们在火中时身体是赤红色,但出来时却是白色,而且从火里出来的时候,一旦碰水就会死。另说在春夏时活动,到秋冬时不见踪影。

传说这种老鼠可以在火中生存,它的毛皮火烧不毁,这让很多人千方百计地寻找火鼠的毛皮,日本称之为火鼠裘。若取火鼠的毛皮来做布,经燃烧后可以得到其中精华,称为火浣布。据现代考证,所谓的火浣布也许是石棉。

【异兽63】鱼妇

鱼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据《山海经》记载:北风吹来,蛇化鱼成为鱼妇,颛顼就是借着这种鱼死而复生。

有—种鱼,半身偏枯,一半是人形,一半是鱼体,名叫鱼妇。据说是颛顼死而复苏变化成的。颛顼是昌意之子,在他死去的时候,刚巧大风从北面吹来,海水被风吹得奔流而出,蛇变成了鱼。已经死去的颛顼便趁着蛇即将变成鱼而未定型的时候,托体到鱼的躯体中,为此死而复生。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和颛顼结合在一起的鱼叫作鱼妇。

【异兽64】九凤

九凤,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鸟,它以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异兽65】化蛇

化蛇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

《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记载:“其中多化蛇,其状如人面而豺身,鸟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见其邑大水。”这是个人面豺身,背生双翼,行走如蛇,盘行蠕动的怪物。它的声音如同婴儿大声啼哭,又像是妇人在叱骂。化蛇很少开口发音,一旦发音就会招来滔天的洪水。据说春秋时代,有农夫在魏国大梁城附近听见婴儿啼哭,找到后发现却是一个蛇形妖怪。此后三天,黄河果然泛滥,淹没沿途八百五十多个城镇乡村

【异兽66】相柳

相繇,又称相柳,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凶神,共工的臣属,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蛇身九头,食人无数,所到之处,尽成泽国”。

传说它喷出来的水比洪水还厉害,又苦又辣,吃了就会送命。因此,这种水泽连禽兽也不能生活。禹见相柳如此猖獗,就运用神力杀了相柳,为民除害。相柳身上流出的血,一沾土地就五谷不生,把大片地方污染了。禹尝试用泥土陉塞,但三陉三陷,禹只好把这片土地劈为池子,各方天神在池畔筑起一座高台,镇压妖魔。

【异兽67】饕餮(tāo tiè)

饕餮(tāo tiè),别名老饕、狍鸮(páo xiāo),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四大凶兽之一。据《山海经·北次二经》记载:饕餮其形状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是贪欲的象征,常用来形容贪食或贪婪的人。

【异兽68】犀渠

犀渠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出于黧山,样子象牛,皮毛为青色,叫声象婴儿一般,以人为食,极为凶恶。《山海经·中山经》道:“(厘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

【异兽69】山膏

山膏,汉语词语,读音shān gāo,意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怪兽名。其状如猪,好骂人。其说始见于先秦。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豚),赤若丹火,善詈(lì)。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异兽70】冉遗鱼

冉遗鱼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怪鱼。

英鞮山,涴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北流入陵羊泽。水里有很多冉遗鱼,这种鱼长着鱼身、蛇头,还有六只脚,他的眼睛形状如同马的耳朵,吃了这种鱼可以使人不患梦魇症,还可以防御凶灾。出自《山海经》。

【异兽71】耳鼠

耳鼠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异兽,如鼠,兔头,能以尾飞,其说始见于先秦。《山海经》有云:耳鼠,兽,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飞,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其上多樗(chū)柏,其草多韭薤(xié),多丹雘。熏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tù)首麋身,其音如嗥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月采〉 (cǎi),又可以御百毒。 [1-2]

译文:再往北二百里有座山,名叫丹熏山,山上有很多臭椿树和柏树,山中的草多为韭菜和薤菜,山中还有很多可用作颜料的丹雘。熏水发源于此,向西流入棠水。山中有一种野兽,它的形状似老鼠,长着兔子一样的脑袋麋鹿一样的身体,发出的声音与狗的吠声相似,凭借(自己的)尾巴飞行,这种兽名叫耳鼠,人吃了它的肉,可以治疗肚子胀大的病,还可以抵御百毒侵害。

【异兽72】何罗鱼

何罗鱼,异鱼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一首而十身。其说始见于先秦,有记载于《山海经》的《北山经》、《五藏山经》等章节。

根据《山海经》记载,何罗鱼是长着一个脑袋十个身子的怪鱼,实际上它是一种大肚子鱼。它的一个显着标志就是十足的大肚子(一首十身),它的叫声如畎犬叫,食用它后其可以治愈痈肿的疾病。(食之已痈:已,治愈,结束,过去。痈,痈肿。

何罗鱼可能是一种喜欢头与头扎堆在一起的鱼,看起来好像是一个头十来个身子;相传何罗鱼可以化作鸟,其名休旧。也有人认为何罗鱼属于头足类的章鱼或者乌贼,然而此处淡水河里在古代是否有海水鱼类,还需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

【异兽73】犼

本北方食人之兽,状如犬,传为海中神兽,状如马而有鳞,口中喷火,骘猛异常,食龙脑。其说多见于宋以后。

【异兽74】长右

长右,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山海经·南山经》:“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山海经》中的长右是一种长着四只耳朵的长臂猴,实际上,它是普通的猴子,它有耳听四方的灵敏听觉(四耳),它的显著标志是长臂(长右:右,手也)。

【异兽75】羬羊

羬羊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名,出于钱来山,它的形状像羊,却长着马的尾巴。据《山海经》,它的油脂可以滋润干裂的皮肤。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姓名:
*电话:
QQ/Email:
投资金额:
加盟地区:
留言:

*为必填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快捷留言

  • 想要加盟煲饭堂,请尽快联系
  • 煲饭堂加盟流程怎样的?
  • 煲饭堂加盟费是多少钱?
  • 煲饭堂有哪些扶持政策?
  • 煲饭堂能实地考察吗?
在线
咨询
在线
留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