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
咨询
在日常交流与书面表达中,“自怨自艾”是一个较为常见的词汇,但很多人对其确切含义未必完全明晰。“自怨自艾”原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通常表示悔恨自己的过失而沉浸在哀怨自责中。从心理学角度看,适度的自怨自艾能让人反思自身行为,但过度则可能陷入消极情绪无法自拔。它体现了一种个体对自身行为结果不满时的情绪反应,在文学、生活场景中频繁出现。接下来,我们就深入探讨其内涵、起源、用法及相关案例。
伊尹和太甲
“自怨自艾”是个成语。其中的“自怨”,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艾”,音义(不是音爱),含义与割草的农具刈(音义)相同,“自艾”这里比喻为纠正错误。“自怨自艾”出于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著作《孟子·万章上》:“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与桐处仁迁义。”意思是,商朝汤的嫡长孙太甲,继承了帝位后,破坏了汤制定的法度,丞相伊尹便把他流放到埋葬汤的地方桐邑(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让他去悔过;三年时间过去,太甲悔过了,悔恨自己过去所犯的错误,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伊尹便把他迎回都城继续做商朝的帝王。“自怨自艾”,本来是指悔恨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现在,用来指悔恨自己的错误(不包含改正自己的错误);也指悔恨自己,埋怨自己。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