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德梅因级重巡洋舰在海军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是美国海军战略发展的重要产物。该级巡洋舰具备强大的火力,其装备的先进火炮系统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无论是对海作战还是对岸攻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从设计角度看,德梅因级重巡洋舰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防护、航速等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它在二战后期及战后的一段时间里,承担着多种任务,是美国海军舰队中的重要力量。其独特的性能和历史意义,吸引着众多军事爱好者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海军在与日本海军的一系列交锋中,发现己方重巡洋舰上203毫米主炮的射速太低,限制了其在狭窄海域内的作战效能,令己方水面舰艇损失惨重。
于是在1943年春,开始设计一种新型203毫米速射型主炮,要求采用自动装弹机和分装弹药,火炮的俯仰旋转都由电力驱动,可以在任意角度进行装弹作业,射速最低要达到70发/分,直到1945年末该炮才设计完成,被命名为MK16型203毫米55倍口径速射炮。相应的炮身的重量也增加了,财大气粗的美国海军最后决定设计一级全新的舰艇来安装MK16型舰炮,这便是德梅因级重巡洋舰。也是美国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火炮巡洋舰。
德梅因级重巡洋舰标准排水量19930吨,满载排水量21268吨;舰长218.29米,舰宽22.96米,平均吃水7.92米;主机功率为12万马力,航速33节;舰内载油3006吨,15节航速时续航力为10500海里;舰员1799人。
主炮是3座三联装MK16型203毫米55倍口径速射火炮,按“前二后一”配置,射速10发/分,最大射程,27.2千米,主炮塔旋转范围为-150°至+150°,旋转速率5°/秒。
副炮是6座双联装MK12型127毫米38倍口径高平两用炮,并且还配备了4座MK37型射击指挥仪,其中4座副炮对称布置在左右两舷,另外2座沿舰体中心线前后布置,射速15-22发/分,最大射程15.8千米,射高11.4千米,俯仰范围﹣15°至+85°,可左右旋转各150°。
近程防空装有10座双联装MK33型76毫米50倍口径防空炮和20座单管MK2型20毫米70倍口径“厄利孔”炮组成。
德梅因级舷侧水线装甲带厚度为152毫米,舰体主甲板装甲厚88.9毫米,上层甲板厚为25.4毫米。主炮炮塔顶部厚为102毫米,后部厚50.8毫米,两侧为95.2毫米,炮塔圈为16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140-165毫米。舰体总共使用了2189吨装甲,防护性能十分出色。
德梅因级原计划建造12艘。后由于太平洋战局的快速扭转,最后只完成了3艘,全部在战后建成。
首舰CA134“德梅因”号于1948年11月16日服役,1949-1955年间,每年担任美第6舰队旗舰,在加勒比海、地中海和北大西洋地区炫耀武力,1961年7月转入预备役,1991年7月9日退役。
CA148“纽波特纽斯”号1949年1月29日服役,1950-1961年期间负责第6舰队的协同训练和海员培训,1967年9月参加越战,1972年10月发生2号主炮塔爆炸事故,造成20名水兵当场丧生,36人受伤,最后1975年6月退役。
CA139“萨勒姆”号1949年5月14日服役,1950年5月开始一直在美第6舰队,参加过北约举行的“焊铁”和“蜂巢”等联合海上军事演习,1959年1月退役。
德梅因级重巡洋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末期建造的火炮巡洋舰,它把火炮巡洋舰的火力、防护、机动3大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出来,可惜恰逢二战结束,最终没有了施展拳脚的舞台和对手,但仍不失为一款设计精良的“海上火枪手”。
我对加盟感兴趣,马上免费通话或留言!
(24小时内获得企业的快速回复)
我们立即与您沟通
温馨提示:
1.此次通话将不会产生任何费用, 请放心使用
7x24小时电话咨询
130*1234567